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师儒要好手,老大良非脚全文

师儒要好手,老大良非脚

宋 · 唐庚
人生才食顷,何处分好弱。
刑狱即道场,筦库有真乐。
故纸终日翻,毛锥几年阁。
百函无力致,诸公谁说著。
今承学校乏,颇讶名字错。
宿业岂无恋,得冶不敢跃。
骨肉远难俱,囊装贫易缚。
师儒要好手,老大良非脚
戛尽识羹空,抽穷知茧薄。
后生端所畏,人材若为作。
岂唯嘲孝先,更恐困有若。
行路固知难,得地幸不恶。
柳拖千丈丝,山集五色雀。
绛纱谅无有,苜蓿聊可嚼。
况闻豆积岭,中有不死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唐庚所作的《除凤州教授非所欲也作此自宽》。唐庚以幽默诙谐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对新职位的复杂心情。

诗中开篇“人生才食顷,何处分好弱”,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新职位的不确定感。接着,“刑狱即道场,筦库有真乐”一句,将官场的事务比作修行和享受,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独特见解。

“故纸终日翻,毛锥几年阁”描绘了诗人长时间埋头于文书工作,而忽视了个人兴趣的情景。“百函无力致,诸公谁说著”则表达了诗人对无法实现个人抱负的无奈与苦闷。

“今承学校乏,颇讶名字错”反映了诗人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对自己被任命为教授的惊讶与期待。“宿业岂无恋,得冶不敢跃”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眷恋的同时,也意识到新的责任与挑战。

“骨肉远难俱,囊装贫易缚”描绘了诗人与家人分离的痛苦,以及经济压力的困扰。“师儒要好手,老大良非脚”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渴望,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年龄与能力之间的矛盾。

“戛尽识羹空,抽穷知茧薄”以食物和蚕丝为喻,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与对生活艰辛的体悟。“后生端所畏,人材若为作”则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担忧,以及对人才培养的思考。

最后,“岂唯嘲孝先,更恐困有若”以历史人物为典故,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自嘲与对未来挑战的忧虑。“行路固知难,得地幸不恶”表达了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柳拖千丈丝,山集五色雀”描绘了自然美景,寓意心灵的慰藉。“绛纱谅无有,苜蓿聊可嚼”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况闻豆积岭,中有不死药”以神话传说为结尾,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官场生活的讽刺,也有对教育事业的热忱,还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