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房闲共宿,酒肆醉相扶
出处:《山中寄樊仆射》
唐 · 于鹄
却忆东溪日,同年事鲁儒。
僧房闲共宿,酒肆醉相扶。
天畔双旌贵,山中病客孤。
无谋还有计,春谷种桑榆。
僧房闲共宿,酒肆醉相扶。
天畔双旌贵,山中病客孤。
无谋还有计,春谷种桑榆。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却忆:回忆起。东溪:东方的溪流,代指过去生活的地方。
同年:同龄,同时期的人。
事鲁儒:追随儒家学者学习,鲁儒指山东(鲁地)的儒家学者,泛指儒学学者。
僧房:寺庙中的居室。
闲共宿:悠闲地一同过夜。
酒肆:酒馆。
醉相扶:醉酒后互相搀扶。
天畔:天边,比喻远离且地位高。
双旌:古代高级官员出行时的仪仗,这里象征着高贵的地位。
病客:生病的我,自谦之词。
孤:孤独。
无谋:没有宏伟的计划或策略。
还有计:但仍有些许打算。
春谷:春天的山谷。
种桑榆:种植桑树和榆树,比喻为时不晚,仍可有所作为。
翻译
回想起在东溪的日子,那时与同龄的儒家学者共事。我们曾在僧舍中一同住宿,在酒馆里醉态相扶。
而今你身居高位如天边显赫的旗帜,我却在山中作为病客倍感孤独。
虽无宏大谋略却尚有小计可施,春天里在山谷播种桑树和榆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山中的寂寞与怀旧之情。开篇“却忆东溪日,同年事鲁儒”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念,那时候和朋友们一起学习儒家经典,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学术的氛围。然而现实与回忆形成鲜明对比,“僧房闲共宿,酒肆醉相扶”则显示出诗人目前孤独的生活,他只能在空旷的寺庙里过夜,与同样漂泊的人在酒馆中互相搀扶,共同度过无助的时光。
“天畔双旌贵,山中病客孤”一句更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这里的“天畔”,意指边疆或高远的地方;“双旌”,可能指的是官帽上的装饰,也意味着地位尊贵。然而,这些尊贵的地位与诗人无关,他只是一个在山中生病的旅客,倍感孤独。
最后两句“无谋还有计,春谷种桑榆”表达了诗人虽然处境艰难,但依然保持着希望和对未来的规划。即便是没有策略,也还剩下了一丝一缕的办法;而在春天的山谷中播种桑树和榆树,则象征着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与努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坚持希望的精神状态,是一首充满哲理且情感丰富的山水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