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不成去学剑,须眉如戟目如电
出处:《题沈懒存磨剑图》
清 · 何椿龄
学书不成去学剑,须眉如戟目如电。
十年霜刃不曾磨,出匣秋光惊匹练。
石凿凿,波滟滟,剑光水光融一片。
摄衣跣足向中流,水底应使蛟龙愁。
纷纷世上恩仇多,欲磨未磨先摩搓。
荆轲不作聂政死,剑兮不利当奈何,提剑起,行且止。
游大梁,入燕市。
昔日朱门今荆杞,负恩不报人尽死。
杀人如麻顷刻耳,归来一剑仰天高,泰山一掷真鸿毛。
安得挽落银河磨此剑,剑锋不折无牢骚。
锋摧剑折亦不惜,但愿人间灭尽恩仇迹。
十年霜刃不曾磨,出匣秋光惊匹练。
石凿凿,波滟滟,剑光水光融一片。
摄衣跣足向中流,水底应使蛟龙愁。
纷纷世上恩仇多,欲磨未磨先摩搓。
荆轲不作聂政死,剑兮不利当奈何,提剑起,行且止。
游大梁,入燕市。
昔日朱门今荆杞,负恩不报人尽死。
杀人如麻顷刻耳,归来一剑仰天高,泰山一掷真鸿毛。
安得挽落银河磨此剑,剑锋不折无牢骚。
锋摧剑折亦不惜,但愿人间灭尽恩仇迹。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何椿龄的《题沈懒存磨剑图》描绘了一位志士的形象,他放弃书法转向剑术,剑气如电,十年磨砺未曾懈怠。画面中的剑光与水光交融,仿佛能令水底蛟龙也为之震慑。诗人借剑喻人,表达世间恩仇纠葛,剑未出鞘已预感杀伐。他感叹若剑不利,如同荆轲未刺秦王般遗憾。行走江湖,历经世态炎凉,对负恩之人绝不手软。最后,诗人期望以剑除尽人间恩仇,甚至愿以银河之水磨砺宝剑,直至锋利无比,毫无怨言。整首诗情感激昂,充满侠义之气,展现了作者对于公正和复仇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