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上俚音多楚语,桥边碧色是湘流
出处:《醴陵客店》
宋 · 刘克庄
县郭依稀隔渡头,解鞍来倚店家楼。
已攀桂树吟招隐,因看梅花赋远游。
市上俚音多楚语,桥边碧色是湘流。
直南乡国三千里,目送羁鸿起暮愁。
已攀桂树吟招隐,因看梅花赋远游。
市上俚音多楚语,桥边碧色是湘流。
直南乡国三千里,目送羁鸿起暮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县郭:县城。依稀:模糊不清。
渡头:渡口。
解鞍:卸下马鞍。
桂树:桂花树,象征隐逸生活。
吟:吟诵。
招隐:召唤隐士。
赋:写作。
远游:远方旅行。
俚音:方言。
楚语:楚地的方言。
碧色:绿色。
湘流:湘江的水流。
直南:正南。
乡国:故乡。
羁鸿:离群的鸿雁。
暮愁:傍晚的忧愁。
翻译
县城依稀可见对岸渡口,我解下马鞍靠着旅店的高楼。已经登上桂花树吟诵招隐诗,又看着梅花写下远游的篇章。
集市上的方言多是楚地语音,桥边的碧绿流水源自湘江。
向着正南方的故乡眺望三千里,目送归雁在傍晚引发无尽忧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醴陵客店的景象和心境。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
"县郭依稀隔渡头,解鞍来倚店家楼。" 这两句设置了整首诗的情景,旅人在一个偏远的客店里停歇,周围是模糊的城郭和河流,环境宁静而又带有一丝孤独。
"已攀桂树吟招隐,因看梅花赋远游。"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的情感,他或许正在寻找灵感,或是在思考自己的未来。桂树和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有象征意义,分别代表着高洁和坚强。
"市上俚音多楚语,桥边碧色是湘流。" 这两句则描绘了客店周围的生活气息和自然景观。俚音即地方口音,楚语可能指的是当地特有的语言风格;而桥边的碧水,则是对湘江水色的描写。
"直南乡国三千里,目送羁鸿起暮愁。"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羁鸿指的是被扣留的旅人或是被束缚的事物,这里的意象是诗人心中的不自由和对归途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色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思念,以及他内心深处的不舍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