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月下云初尽,江上潮来风已定
出处:《寄题妙光亭》
宋 · 黄裳
天边月下云初尽,江上潮来风已定。
两物无情岂有期,但见圆光非远近。
潮回月落杳难寻,元无此景何须问。
沙北渡头人自忙,谁为山翁说真性。
涤除尘垢无少休,他日危楼与君凭。
两物无情岂有期,但见圆光非远近。
潮回月落杳难寻,元无此景何须问。
沙北渡头人自忙,谁为山翁说真性。
涤除尘垢无少休,他日危楼与君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换与宁静之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首句“天边月下云初尽”描绘了夜幕降临,月光照耀下云层逐渐消散的景象,象征着事物的开始与变化。次句“江上潮来风已定”则展现了潮水涌动与风平浪静的对比,暗示了动态与静态之间的和谐。
接下来,“两物无情岂有期,但见圆光非远近”两句,诗人以云和月为例,表达了世间万物虽无常,但其本质不变,如同圆光一般,无论远近,其本色不改。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寓意着人生的真理和不变的价值。
“潮回月落杳难寻,元无此景何须问”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潮水退去后的寂静与月落后的黑暗,难以再寻觅到先前的景象,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因为美好往往转瞬即逝。同时,也暗示了对于无法追寻的事物无需过分追问,应顺其自然。
“沙北渡头人自忙,谁为山翁说真性”这两句转向对人的活动与内心的探讨。渡口繁忙的人们各自忙碌,而山翁或许在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真实。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重视,以及在喧嚣生活中保持自我、追求内心平静的重要性。
最后,“涤除尘垢无少休,他日危楼与君凭”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去除心灵上的尘埃,追求纯净与真实的愿望,并期待未来能与志同道合之人共同站在高处,分享这份纯净与宁静。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