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馀怜日嫩,岁闰觉春长
出处:《湘南登临湘楼》
唐 · 元稹
高处望潇湘,花时万井香。
雨馀怜日嫩,岁闰觉春长。
霞刹分危榜,烟波透远光。
情知楼上好,不是仲宣乡。
雨馀怜日嫩,岁闰觉春长。
霞刹分危榜,烟波透远光。
情知楼上好,不是仲宣乡。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高处:高的地方,指站在高处眺望。潇湘:潇水和湘水,这里代指湖南地区。
花时:花开的季节。
万井:形容很多户人家,古代以井指代人家。
雨馀:雨后。
怜:怜爱,此处有珍惜之意。
日嫩:阳光柔和而明媚,如同嫩的一般。
岁闰:闰年,农历中为调整节气加入的月份,使得该年比平年多一个月。
春长:春天显得更长。
霞刹:朝霞中的佛寺。
危榜:险峻的山峰,榜指山峰。
烟波:雾气蒙蒙的水面。
远光:远处的光影。
情知:心里清楚,明知。
楼上:在此指高处或楼台之上。
好:美好。
仲宣乡:仲宣的故乡,这里借指诗人的故乡。仲宣,王粲的字,东汉末年文学家,曾作《登楼赋》表达思乡之情。
翻译
从高处眺望潇湘大地,花开时节千家万户都弥漫着芳香。雨后怜爱那娇嫩的日光,闰年里感觉春天尤为漫长。
朝霞中佛寺矗立在险峻的山峰之侧,烟波中遥远的光芒隐约透出。
明知在这楼上看风景极好,却知这里并非是仲宣的故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眺望潇湘(即今湖南省境内的湘江)的美丽景色。"花时万井香"一句,通过对春天万井生辉、弥漫着花香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雨馀怜日嫩"表达了一种细雨绵绵、阳光柔和的情景,而"岁闰觉春长"则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转中感受到的春意盎然。
接下来的"霞刹分危榜,烟波透远光"一句,通过描写云霞与波光相互辉映的景象,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登高望远的情境。最后两句"情知楼上好,不是仲宣乡"表达了诗人对站在楼上的美好感受,同时也表明这种美好并非出自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王粲(即仲宣)的笔下。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高处望远、感受春天美好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