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最知陶亮,人难揖戴颙
出处:《鹿郎中山居》
宋 · 高似孙
非是拜庞公,何繇识此峰。
自唐无两见,如汉有高踪。
径吐归来菊,山连种老松。
轻飞云似健,精鍊玉为容。
鹤要亲题竹,猿常认击筇。
花深多不见,叶响却相逢。
天最知陶亮,人难揖戴颙。
一来非小事,吝到此皆溶。
自唐无两见,如汉有高踪。
径吐归来菊,山连种老松。
轻飞云似健,精鍊玉为容。
鹤要亲题竹,猿常认击筇。
花深多不见,叶响却相逢。
天最知陶亮,人难揖戴颙。
一来非小事,吝到此皆溶。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庞公:古代隐士庞德公。识:识别, 认识。
唐:唐朝。
汉:汉朝。
高踪:高尚的足迹。
径:小径。
归来:返回。
菊:菊花。
松:松树。
精鍊:精致。
玉:玉。
题:题写。
筇:竹杖。
花深:花丛深处。
叶响:叶声。
陶亮:陶渊明。
戴颙:戴颙(古代隐士)。
小事:小事。
吝:稀少。
溶:融洽。
翻译
这并非是对庞公的敬仰,而是怎样才能认识这座山峰。自从唐朝以来就未曾有两次相遇,如同汉代有高尚的足迹。
小径上吐出归来的菊花,山中连接着古老的松树。
轻盈飞翔的白云犹如强健,精致如玉的容颜。
白鹤想要亲自在竹子上题字,猿猴常常辨识出敲击竹杖的声音。
花丛深处难以相见,唯有叶声相逢。
天空最了解陶渊明的淡泊,人们难以接近像戴颙那样的隐士。
他的来访并非小事,他的到来让这里的氛围都变得融洽。
鉴赏
这首宋诗《鹿郎中山居》是高似孙所作,描绘了一幅山居隐逸生活的画面。诗人以鹿郎自比,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联“非是拜庞公,何繇识此峰”暗含诗人不是偶然来访,而是仰慕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才得以识得这隐秘的山峰,流露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颔联“自唐无两见,如汉有高踪”强调了山居的独特性和历史的久远,暗示此地曾有高人隐居,增添了神秘色彩。颈联“径吐归来菊,山连种老松”描绘了山间菊花盛开,古老松树相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长的氛围。
“轻飞云似健,精鍊玉为容”运用比喻,形容白云飘动如健步,山色如玉般清丽,展现了山居环境的清新与灵秀。接下来的“鹤要亲题竹,猿常认击筇”通过仙鹤和猿猴的形象,进一步渲染出山居的超凡脱俗。
尾联“花深多不见,叶响却相逢”写诗人深藏于花木之间,唯有听到风吹叶动的声音才得以相遇,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最后两句“天最知陶亮,人难揖戴颙”借陶渊明和戴颙(东晋隐士)的典故,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认同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出鹿郎山居的幽静与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