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笔削示来世,斯文代天工全文

笔削示来世,斯文代天工

出处:《次韵俞仲基
明 · 董纪
孔圣在陈日,行橐枵然空。
由也虽愠色,君子当固穷。
灵公问不答,一去难牢笼。
春秋明王道,周南存国风。
笔削示来世,斯文代天工
及门三千徒,尽若麻中蓬。
其功过尧舜,万古谁能同。
吾生恨独晚,束脩谅难从。
私淑诵其书,拳拳仰仪容。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纪对俞仲基的次韵之作,表达了对先贤孔子及其学说的崇敬之情。诗中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如孔子在陈国时行囊空空,颜回虽有愠色但君子应固守贫穷,以及孔子与卫灵公的对话,展现了孔子坚守正道、不畏权贵的形象。

“孔圣在陈日,行橐枵然空。”开篇即以孔子在陈国时行囊空空的境遇起笔,暗示孔子生活的清贫与艰苦,同时也体现了他坚守理想、不为物质所累的高尚品质。

“由也虽愠色,君子当固穷。”接着引用《论语·雍也》中的句子,通过颜回面对困境时的愠色,反衬出君子在困厄中应保持坚定和从容的态度。

“灵公问不答,一去难牢笼。”这里提到孔子与卫灵公的对话,孔子的沉默是对卫灵公无礼行为的无声抗议,体现了孔子坚持原则、不屈服于强权的精神。

“春秋明王道,周南存国风。”这两句承上启下,指出孔子的《春秋》和《诗经》中的《周南》部分,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更蕴含了治国理政之道,以及对社会风俗的深刻洞察。

“笔削示来世,斯文代天工。”强调孔子编纂《春秋》的目的在于为后世留下道德规范和历史教训,他的著作被视为上天赋予人间的智慧。

“及门三千徒,尽若麻中蓬。”描述孔子门下的三千弟子,如同麻中之蓬,虽然众多,但都显得平凡,暗示了孔子教育的广泛性和深远影响。

“其功过尧舜,万古谁能同。”高度赞扬孔子的功绩堪比古代圣王尧和舜,无人能及,突出了孔子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吾生恨独晚,束脩谅难从。”诗人自谦自己生得太晚,未能亲受孔子教诲,表达了对孔子学说的向往和遗憾。

“私淑诵其书,拳拳仰仪容。”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孔子学说的虔诚学习和对孔子人格的深深敬仰,以及对孔子言行举止的模仿和追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孔子及其学说的赞美,展现了对先贤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未能亲受孔子教诲的遗憾,以及对孔子思想的深入理解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