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政如膏雨,遥知彼此均
出处:《仲庶同年兄自成都移长安以诗寄贺》
宋 · 司马光
蚕丛龟印解,鹑野隼旟新。
借问锦江乐,何如兴庆春。
骊歌遮去辙,竹马望行尘。
惠政如膏雨,遥知彼此均。
借问锦江乐,何如兴庆春。
骊歌遮去辙,竹马望行尘。
惠政如膏雨,遥知彼此均。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蚕丛:古代蜀国的传说人物。龟印:古代象征权力的图案。
鹑野:地名,可能指鹑野县。
隼旟:鹰旗,古代军事或庆典中的旗帜。
锦江:成都著名的河流,代指成都。
兴庆春:兴庆宫,唐朝皇家园林,此处泛指春天美景。
骊歌:离别时唱的歌。
辙:车轮痕迹。
竹马:儿童游戏,用竹子做的马。
行尘:行人留下的尘土,象征远方。
惠政:仁政,有利于人民的政策。
膏雨:比喻恩泽深厚,如雨滋润。
翻译
蚕丛和龟印的神秘解开,鹑野和隼旟的新鲜展现。请问锦江的欢乐如何,与兴庆宫的春天相比又如何呢?
骊歌的声音盖过车轮声,竹马的孩子们遥望行人的尘埃。
仁政犹如甘霖普降,我们知道它让百姓共享恩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所作,名为《仲庶同年兄自成都移长安以诗寄贺》。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新居环境的赞美以及对其政绩的肯定。
"蚕丛龟印解,鹑野隼旟新" 这两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片繁盛与活力之景。蚕丛(蚕豆)和龟印(可能指龟形的花纹或图案),暗示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而鹑野隼旟新,则是对自然界中生机勃勃的一个细腻描写。
"借问锦江乐,何如兴庆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所在之地——长安(今陕西西安)的美好环境和丰富文化的向往。锦江即指流经长安的泾河,这里以“锦江”代称长安,强调其繁华与喜悦。
"骊歌遮去辙,竹马望行尘" 这两句则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情谊交流和相互关注。骊歌即美好的诗篇,而遮去辙则是说这些诗歌传递的不仅仅是信息,更有情感的交流。竹马是一种玩具,象征着童年的纯真与欢乐,这里则暗示了朋友之间无论相隔多远,都能心灵相通。
"惠政如膏雨,遥知彼此均" 这两句直接赞扬了朋友的德政。膏雨是滋润、细腻的春雨,比喻恩泽普及而深入人心。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朋友施政公正、惠及民众的认可和敬佩。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赏,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温馨的人际关系,以及对友人政治理念和实践的高度评价。通过这样的文字游戏,司马光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与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