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忧能伤人,今汝头已白
出处:《出顺天门归阳翟二首 其一》
宋 · 吕本中
迟明出都城,夹路多柳色。
行人半歌哭,莽不见阡陌。
西池已春晚,我复道里迫。
枯田甚渴雨,久作龟兆拆。
屡遭人马饥,更悟坡垄隔。
微官恋升斗,恐负朋友责。
初无秦楚遇,亦有陈蔡厄。
沉忧能伤人,今汝头已白。
行人半歌哭,莽不见阡陌。
西池已春晚,我复道里迫。
枯田甚渴雨,久作龟兆拆。
屡遭人马饥,更悟坡垄隔。
微官恋升斗,恐负朋友责。
初无秦楚遇,亦有陈蔡厄。
沉忧能伤人,今汝头已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离开都城时所见的景象,以及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迟明出都城,夹路多柳色”描绘了清晨时分,诗人从都城出发,两旁道路被柳树环绕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淡淡的离别氛围。
接着,“行人半歌哭,莽不见阡陌”一句,通过描写行人的表情和环境的模糊,表现了离别时的哀愁与不舍。这里的“歌哭”形象地展现了人们在离别之际既有悲伤的泪水,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西池已春晚,我复道里迫”则进一步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行程的紧迫。西池的春意已逝,而诗人仍在赶路,暗示了生活的忙碌和时间的宝贵。
“枯田甚渴雨,久作龟兆拆”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干涸的农田比作渴望雨水的龟裂土地,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切关怀,同时也暗喻了社会的贫瘠和人民生活的艰辛。
“屡遭人马饥,更悟坡垄隔”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指出在艰难的旅途中,不仅个人面临饥饿,而且地理条件的限制也成为了前行的障碍。
“微官恋升斗,恐负朋友责”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微小官职的自省,担心辜负了朋友的期望,体现了他对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
“初无秦楚遇,亦有陈蔡厄”通过对比历史上的艰难经历,如秦楚之难和陈蔡之厄,来强调自己当前处境的不易。
最后,“沉忧能伤人,今汝头已白”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岁月无情的感慨,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凉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自然、社会、个人命运等多个层面的景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社会以及自我反思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