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苔留嫩绿,写叶惜残红
出处:《秋居幽兴 其三》
宋 · 王禹称
谪居人事慵,幽兴与谁同。
僧到烹秋菌,儿啼索草虫。
扫苔留嫩绿,写叶惜残红。
岁晏琴樽好,篱边有菊丛。
僧到烹秋菌,儿啼索草虫。
扫苔留嫩绿,写叶惜残红。
岁晏琴樽好,篱边有菊丛。
注释
谪居:被贬谪居住。人事慵:对人事懒于应付。
幽兴:幽深的情趣。
谁同:和谁一起分享。
僧到:僧人来访。
烹秋菌:煮秋季的菌子。
儿啼:孩子的哭泣。
索草虫:寻找秋虫。
扫苔:清扫苔藓。
嫩绿:鲜嫩的绿色。
写叶:写下落叶。
残红:残存的红色。
岁晏:年终。
琴樽:弹琴饮酒。
好:美好。
菊丛:菊花丛。
翻译
被贬谪居住在这里,人情世故都懒于应对,幽深的情趣又能和谁共享呢。僧人来访时煮着秋天的菌子,孩子的哭声却在寻找秋虫的声音。
清扫苔藓保留着鲜嫩的绿色,写下落叶时珍惜那残存的红色。
到了年终,弹琴饮酒的美好时光来了,篱笆旁边有丛丛菊花开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明志、隐逸山林的生活情趣。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争的漠视,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谪居人事慵,幽兴与谁同。" 这两句勾勒出诗人的隐逸心态,他对繁杂的人世间的事务感到厌倦,而是选择了与山林为伴的清淡生活。
"僧到烹秋菌,儿啼索草虫。" 这里通过僧人和儿童的动作,展现了一种生命力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秋天的菌类食材被僧人烹饪,而孩子们则在寻找草间的小昆虫,这些生动的画面增添了诗歌的意境。
"扫苔留嫩绿,写叶惜残红。"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珍视之情。他不忍心破坏那些新生的青苔,只愿意轻轻地扫去其上的尘埃;同时,对于树叶中剩余的最后一丝秋色也感到珍惜,不忍心让它们消逝。
"岁晏琴樽好,篱边有菊丛。" 随着季节的更迭,诗人享受着弹奏琴瑟的声音,这是一种文化修养的体现,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而那些在篱笆旁盛开的菊花,则是秋天宁静美好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