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阑干倚碧嵯峨,表里山河犹运掌
出处:《锦屏山歌》
清 · 徐大镛
叠翠苍苍密无缝,老龙气夺丹山凤。
杏花橘柳无一株,万千松柏排岩洞。
后凋但觉四时青,武后临轩始得名。
七襄织出天孙锦,百宝装成云母屏。
游人先自西麓上,香山寺宇何清爽。
红阑干倚碧嵯峨,表里山河犹运掌。
召伯留侯思叔祠,三祠各占一峰奇。
巍然鼎峙白云里,蜡屐未登齿折矣。
东峰绝顶洞宾楼,楼在老君堂上头。
陶公洞又居其下,烟霞亭是仙游者。
仙人踪,造化工,看来都在此山中。
不然万千松柏灵气钟,何以前山后山无一丛。
杏花橘柳无一株,万千松柏排岩洞。
后凋但觉四时青,武后临轩始得名。
七襄织出天孙锦,百宝装成云母屏。
游人先自西麓上,香山寺宇何清爽。
红阑干倚碧嵯峨,表里山河犹运掌。
召伯留侯思叔祠,三祠各占一峰奇。
巍然鼎峙白云里,蜡屐未登齿折矣。
东峰绝顶洞宾楼,楼在老君堂上头。
陶公洞又居其下,烟霞亭是仙游者。
仙人踪,造化工,看来都在此山中。
不然万千松柏灵气钟,何以前山后山无一丛。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徐大镛的《锦屏山歌》描绘了一幅秀美而神秘的山景图。首句“叠翠苍苍密无缝”,以浓密翠绿的山色渲染出山体的连绵与紧密,仿佛无间隙的绿色屏障。接下来的“老龙气夺丹山凤”则借龙凤形象,赞美山势的雄浑和独特,犹如龙之气概超越了丹凤之美。
诗中提到杏花、橘柳的缺失,反衬出松柏的坚韧与繁茂,它们排列在岩洞之间,四季常青,显示出山的持久生命力。"武后临轩始得名"一句,暗示山因某位历史人物的命名而显得更为尊贵。
“七襄织出天孙锦,百宝装成云母屏”运用神话色彩,将山比作天孙织锦和云母屏风,增添了神秘与华美的意象。游人从西麓登山,香山寺宇的清爽环境更显山的宁静与禅意。
诗的后半部分聚焦于山中的人文景观,如召伯、留侯祠堂,以及象征仙境的洞宾楼、陶公洞和烟霞亭,这些都体现了山的深厚历史底蕴和仙人文化的痕迹。
最后,诗人感慨万千,认为山中松柏的灵秀并非偶然,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展现了锦屏山的壮丽景色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