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狭中乃宽,始闇俄忽明
旧为碧藓封,新有朱栈横。
縻腰尚恐坠,束炬劣可行。
外狭中乃宽,始闇俄忽明。
仰视神魄悸,俯顾形壳轻。
遂览丹炉基,微闻玉鼓声。
源深足力尽,路黑云气生。
不辨昼夜分,恍疑世代更。
尝闻学神仙,所得由专精。
岂吾诸名士,羡彼一老兵。
欣然约同志,嗣此将寻盟。
安知无白鹿,绝顶来相迎。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山游览的景象和心情,充满了对道家神仙之境的向往。开篇“兹岩视诸峰,厥状尤峥嵘”写出了山峰的巍峨壮观,接着“旧为碧藓封,新有朱栈横”则是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色和人工建筑的交织。诗人通过对比旧新,不仅展示了山中环境的变化,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
“縻腰尚恐坠,束炬劣可行”中的“縻腰”和“束炬”,是古代道教修炼术语,形象地表达了登山之难以及对内心修为的追求。诗人通过这种隐喻手法,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愿望。
接着“外狭中乃宽,始闇俄忽明”则是写出了从窄狭到开阔,从昏暗到豁然开朗的心路历程。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巨大转变,以及通过修炼达到精神解脱、豁然开朗的境界。
“仰视神魄悸,俯顾形壳轻”中,“神魄”指的是道教中的精气神灵,而“形壳”则是肉体的比喻。这两句强调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的重视和对物质世界的超脱。
在“遂览丹炉基,微闻玉鼓声”中,“丹炉”是炼丹之器象征修炼之事,而“玉鼓”则常用以比喻天籁之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道教内丹修炼的探索和对仙界美妙声音的感受。
“源深足力尽,路黑云气生”描绘了一种深入山中、探寻神秘力量而又感到困顿的情景。这种境遇反映了诗人在追求精神世界时所遭遇的艰难险阻和内心的挣扎。
“不辨昼夜分,恍疑世代更”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迷惘感。诗人通过这种迷茫的情绪,传递出一种超越世俗、追求永恒的精神追求。
“尝闻学神仙,所得由专精”则是直接表达了对道家修炼之术的学习和对于专一精进的态度。“岂吾诸名士,羡彼一老兵”中,“羡彼一老兵”可能指的是对某位修炼有成、年纪较长的道人或者仙人的仰慕。
最后“欣然约同志,嗣此将寻盟”表达了诗人与志同道合之士相约,一起追求道家神仙之境的决心。而“安知无白鹿,绝顶来相迎”则是描绘了一种仙界降临、神灵相迎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达到与神灵交流的强烈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写和道教修炼术语的运用,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向往仙境的深切情感和复杂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