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棰在手,戟髯怒张
出处:《送马谣》
清 · 田雯
桑乾道,滹沱野,羽箭材宫南送马。
太仆火印何权奇,瘴乡不产龙媒姿。
一行五百匹,日驰百里。
农夫锉草,妇子汲水。
健儿来何方,官帖十行。
鞭棰在手,戟髯怒张。
刍豆供给苦不足,猎犬鞲鹰饱馀肉。
送马者去吏索钱,农夫鬻牛妇子哭。
太仆火印何权奇,瘴乡不产龙媒姿。
一行五百匹,日驰百里。
农夫锉草,妇子汲水。
健儿来何方,官帖十行。
鞭棰在手,戟髯怒张。
刍豆供给苦不足,猎犬鞲鹰饱馀肉。
送马者去吏索钱,农夫鬻牛妇子哭。
鉴赏
这首《送马谣》是清代诗人田雯创作的一首描绘送马场景的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展现了送马过程中的人情冷暖与社会现实。
首句“桑乾道,滹沱野”,以北方的地理环境为背景,勾勒出送马的广阔场景。接着,“羽箭材宫南送马”点明了送马的目的地和用途,暗示了这些马匹将被用于军事或狩猎活动。
“太仆火印何权奇,瘴乡不产龙媒姿”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赞美了马匹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它们将前往条件艰苦的地区,承受非同寻常的挑战。
“一行五百匹,日驰百里”描述了送马队伍的规模和速度,体现了送马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接下来,“农夫锉草,妇子汲水”则转向对送马过程中普通百姓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他们为了支持国家需求而付出的辛劳。
“健儿来何方,官帖十行”描绘了送马队伍中士兵的形象,以及他们执行任务时的纪律严明。随后,“鞭棰在手,戟髯怒张”进一步刻画了士兵的威武形象,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可能面临的危险。
“刍豆供给苦不足,猎犬鞲鹰饱馀肉”通过对比,表现了送马过程中物资的匮乏与猎犬、鹰的丰盛,反映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
最后,“送马者去吏索钱,农夫鬻牛妇子哭”揭示了送马过程中引发的社会问题,即官员向送马者索取钱财,导致农民不得不变卖家畜,甚至妻离子散,体现了底层人民的苦难。
整体而言,《送马谣》不仅描绘了送马的壮观场面,还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