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非照境,境亦非存,收拾不上,光境俱亡
出处:《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三十三》
宋 · 释智朋
心月孤圆,光吞万像,起模画样。
光非照境,境亦非存,收拾不上,光境俱亡。
光非照境,境亦非存,收拾不上,光境俱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朋的作品,以禅宗的视角探讨了心与境的关系。"心月孤圆"描绘了一种内心世界的纯净和孤独,如同明亮的月亮独自在天空中悬挂。"光吞万像"则象征着心性的广大无边,能包容万物。
"光非照境,境亦非存"揭示了禅宗中的"无分别心"理念,即心不执着于外在景象,而景象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收拾不上,光境俱亡"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越形式的境界,心光交融,无迹可寻,达到了一种空灵的境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禅宗关于心性与宇宙万物关系的深刻理解,体现了禅宗追求的超脱与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