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庵事简吾何力,种树功高子有劳
出处:《晨光亭夹径草深庵僧澄锄去之将种桃李》
宋 · 朱翌
径荒随处长蓬蒿,忽告通幽且尽薅。
已问花翁移郁李,竟从金母折蟠桃。
住庵事简吾何力,种树功高子有劳。
吏用公材当小试,把锄来趁雨如膏。
已问花翁移郁李,竟从金母折蟠桃。
住庵事简吾何力,种树功高子有劳。
吏用公材当小试,把锄来趁雨如膏。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径荒:荒芜的小路。蓬蒿:杂草。
通幽:秘境或幽深之处。
尽薅:彻底清理。
花翁:种花的老者。
郁李:一种水果树。
金母:神话中的仙人。
蟠桃:神话中的仙桃。
住庵:居住在庵中。
事简:生活简单。
吾何力:我无能为力。
子有劳:你有功劳。
吏用:官职使用。
公材:公共的才能。
小试:小规模的尝试。
如膏:像油脂一样滋润。
翻译
小路荒芜到处长满杂草,忽然听说有秘境让我探索。已经询问过种花的老者,想移栽些郁李;竟然还从神仙那得到了蟠桃。
住在庵中生活简单我无能为力,种树的功劳却要你来承担。
官职虽小但应善用你的才能,趁着雨天湿润正好拿起锄头劳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寺庙环境,其中荒废的小径被蓬蒿所覆盖,花草随处可见。诗人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表达了对寺中僧人的生活态度的赞赏。诗中的“已问花翁移郁李,竟从金母折蟠桃”两句,显示僧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和谐,既有种植之意,也有领悟生命之美。
在后半部分,“住庵事简吾何力,种树功高子有劳”一句,表明寺庙生活简单,不需繁复劳作,而“吏用公材当小试,把锄来趁雨如膏”则描绘出僧人在适宜的天气中,用工具耕作,以备将来种植之需。这里的“把锄来趁雨如膏”,形象地展示了农事活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自足且充满生机的画面,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自然界及其中生物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