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官在岭南,锦官在巴蜀
出处:《铜官山》
宋 · 蒋捷
崒嵂荆南山,袁令葬其麓。
相传天赐棺,咄咄诳流俗。
令尝成舆梁,天报宜以福。
赐棺信荣矣,毕竟入鬼录。
珠官在岭南,锦官在巴蜀。
盐官与铁官,登载粉简牍。
吾恐古有司,铸铜山之足。
后人讹承讹,官傍妄加木。
政须改铜官,大字镵崖腹。
事有作俑者,并按王乔玉。
相传天赐棺,咄咄诳流俗。
令尝成舆梁,天报宜以福。
赐棺信荣矣,毕竟入鬼录。
珠官在岭南,锦官在巴蜀。
盐官与铁官,登载粉简牍。
吾恐古有司,铸铜山之足。
后人讹承讹,官傍妄加木。
政须改铜官,大字镵崖腹。
事有作俑者,并按王乔玉。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名为《铜官山》,是宋代诗人蒋捷所作。诗中通过荆南山的袁令被误传得天赐棺木的故事,引出对古代官职名谣的反思。诗人指出,尽管袁令曾有善行,如修建桥梁,但天赐棺木的说法实为流俗误传,暗示了世间功名富贵并非永恒。接着,诗人列举了诸如珠官、锦官、盐官和铁官等古代官职,暗示这些官职的名称可能源于误解或附会。
诗人进一步提出,古代官员可能因误解而创造了“铜官”的概念,甚至在山崖上刻字以彰显其名。他建议应当纠正这种错误,直接凿刻大字于崖壁,以揭示真相。最后,诗人借“作俑者”之典故,警告后人不要随意附会,应实事求是,如同王乔玉那样严谨对待历史记载。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批评了社会对于传说和官职命名的随意性,倡导真实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