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斛行船今足矣,千寻凿石古无之
出处:《发仪真投宿山寺壁间见向伯恭留题因和其韵》
宋 · 廖刚
百年功利要深思,力屈才殚悔恐迟。
万斛行船今足矣,千寻凿石古无之。
谋疑箕子陈洪范,放□周公岂我欺。
安得使轺虚采纳,免将无益害三时。
万斛行船今足矣,千寻凿石古无之。
谋疑箕子陈洪范,放□周公岂我欺。
安得使轺虚采纳,免将无益害三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廖刚所作的《发仪真投宿山寺壁间见向伯恭留题因和其韵》。全诗以深沉的思考和哲理性的表达,探讨了人生功利与道德抉择之间的关系。
首句“百年功利要深思”,开篇即点明主题,强调了对人生追求的深刻反思。接着,“力屈才殚悔恐迟”一句,表达了在追求功利的过程中,可能会因力量耗尽或才能枯竭而后悔不已的警示。这种对功利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人性弱点的洞察。
“万斛行船今足矣,千寻凿石古无之”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追求功利比作巨大的船只和深不可测的凿石,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功利之海中奋力航行,却可能触礁沉没的境况。同时,也暗示了古人未曾达到的深度,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
“谋疑箕子陈洪范,放□周公岂我欺”两句,引用古代智者箕子和周公的故事,表达了对智慧和道德的尊崇。箕子陈洪范,意指明智的策略;周公则象征着公正与诚信。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在追求功利的同时,不应忽视道德和智慧的重要性。
最后,“安得使轺虚采纳,免将无益害三时”表达了诗人希望人们能采纳正确的建议,避免做出无益甚至有害的选择,保持生活的平衡与和谐。整首诗通过深刻的思考和丰富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道德选择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