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六桥柳,能记共含卮
出处:《寄董太史二首》
明 · 胡应麟
作赋俱青鬓,携书共赤墀。
我怀三秀草,君夺万年枝。
鸾鹤甘泉殿,鱼龙太液池。
当年六桥柳,能记共含卮。
我怀三秀草,君夺万年枝。
鸾鹤甘泉殿,鱼龙太液池。
当年六桥柳,能记共含卮。
鉴赏
此诗《寄董太史二首(其一)》由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通过对董太史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感与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作赋俱青鬓”,以“青鬓”形容年轻时的董太史与自己一同创作赋文,既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也暗示了两人在文学上的共同追求与合作。接着,“携书共赤墀”进一步描绘了两人共同研读书籍、探讨学问的情景,赤墀象征着知识的殿堂,体现了深厚的学术情谊。
“我怀三秀草,君夺万年枝”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三秀草”比作自己心中的珍稀之物,而“万年枝”则象征董太史的卓越成就或辉煌事业,表达了对董太史才华的赞赏和对其未来成功的期待。
“鸾鹤甘泉殿,鱼龙太液池”两句,通过“鸾鹤”与“鱼龙”的意象,分别对应于董太史的高洁品格与非凡才能,甘泉殿与太液池则是古代皇家园林中的象征,暗示董太史如同仙鹤般高雅,又如鱼龙般活跃于广阔的知识海洋中。
最后,“当年六桥柳,能记共含卮”以“六桥柳”为背景,回忆起往昔与董太史共饮的欢乐时光,含卮则意味着举杯畅饮,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董太史的才华与成就,更表达了诗人对其深厚友谊的怀念与敬仰,是一首充满人文情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