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魄哉生黯佩缑,迟回银汉夜深愁
出处:《中秋后一夕溪上对月》
明 · 区怀年
素魄哉生黯佩缑,迟回银汉夜深愁。
孤砧远戍烦霜杵,长笛谁家听海楼。
清霭眺残珠树杳,碧云思断桂花秋。
溪光临影牵乌鹊,葛屦凉侵露未收。
孤砧远戍烦霜杵,长笛谁家听海楼。
清霭眺残珠树杳,碧云思断桂花秋。
溪光临影牵乌鹊,葛屦凉侵露未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过后的一晚,诗人于溪边赏月的情景。首句“素魄哉生黯佩缑”以月亮的明亮与暗淡形成对比,引出月夜的神秘氛围。“迟回银汉夜深愁”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深沉,仿佛月亮在银河中徘徊,心怀愁绪。接下来,“孤砧远戍烦霜杵,长笛谁家听海楼”两句,通过“孤砧”(远处军营的砧声)和“长笛”(海边人家的笛声),展现了边塞与远方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悠远而略带忧伤的意境。
“清霭眺残珠树杳,碧云思断桂花秋”描绘了月色下的景色,清雾缭绕,珠树隐约可见,碧云间桂花飘落,秋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充满了季节的变换感。最后,“溪光临影牵乌鹊,葛屦凉侵露未收”则将视线拉回到溪边,溪水映照着月光,仿佛吸引着乌鹊停留,而穿着葛屦的诗人感受到凉意,露水还未完全散去,这一细节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季节的凉爽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对远方和季节变化的感慨,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