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情凭谁诉,空山草木长
出处:《秋宵辞 其五》
宋 · 白玉蟾
长天与远水,极目烟冥茫。
暮鸿孤悲鸣,霜林万叶黄。
倚松望翠微,数点寒萤光。
吾非长夜魂,堕此寂寞乡。
衷情凭谁诉,空山草木长。
暮鸿孤悲鸣,霜林万叶黄。
倚松望翠微,数点寒萤光。
吾非长夜魂,堕此寂寞乡。
衷情凭谁诉,空山草木长。
注释
长天:广阔的天空。远水:远方的水面。
极目:放眼望去。
烟冥茫:迷茫的烟雾。
暮鸿:傍晚的鸿雁。
翠微:青翠的山色。
寒萤:寒冷时节的萤火虫。
长夜魂:长久的黑夜幽灵。
寂寞乡:寂静的世界。
衷情:内心的情感。
空山:空旷的山林。
草木长:草木茂盛。
翻译
广阔的天空与远方的水面,视野尽头一片迷茫。傍晚的孤雁悲伤地鸣叫,霜染的树林中万叶变黄。
我靠着松树眺望远处的青翠山色,几点冷萤闪烁微光。
我不是长久的黑夜幽灵,却误入了这寂静的世界。
内心的情感向谁倾诉,只有空旷的山林和茂盛的草木陪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夜景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的孤独和悲凉之情。开篇“长天与远水,极目烟冥茫”两句,设定了广阔而朦胧的空间氛围,给人以无垠的遐想。接着,“暮鸿孤悲鸣,霜林万叶黄”又增添了一份秋意浓重和哀愁的情绪,通过高飞大雁的孤独鸣叫和秋风中枯黄的树叶,渲染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诗人在“倚松望翠微,数点寒萤光”中,将目光投向远处的青翠之境,借几点萤火虫的微光,映照出心中的寂寞和凄清。紧接着,“吾非长夜魂,堕此寂寞乡”两句,则表达了诗人自己并非游荡于无尽夜空之魂,却不由自主地沉沦在这片寂静而又孤独的乡间。
最后,“衷情凭谁诉,空山草木长”则更深化了前面的情感,诗人内心的真挚感情,无处寄托,只能留给那空旷的山野和不解人语的草木。全诗通过对秋夜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难以言说的孤独与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