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月窥龙剑,沙云接雁山
出处:《寄赵总戎公僎》
明 · 谢榛
闻道干城将,频年未解颜。
身危征战后,名定是非间。
海月窥龙剑,沙云接雁山。
谁怜赵充国,白首卧榆关。
身危征战后,名定是非间。
海月窥龙剑,沙云接雁山。
谁怜赵充国,白首卧榆关。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榛所作的《寄赵总戎公僎》。诗中通过描述一位久战沙场的将领,表达了对这位英雄人物的敬仰与感慨。
首句“闻道干城将,频年未解颜”,开篇即点出这位将领的英勇形象,虽历经多年征战,但其坚毅不屈的面容依旧如初,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接着,“身危征战后,名定是非间”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这位将领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以及在是非功过中的名声。他不仅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保护国家安宁,更是在历史的评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无论外界如何评价,他的名字都已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海月窥龙剑,沙云接雁山”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比喻这位将领的勇猛和智慧。海月映照着他的宝剑,仿佛在夜空中闪烁;而沙云与雁山相连,则象征着他如同大雁般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翱翔,同时也暗示着他深谋远虑,能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游刃有余。
最后,“谁怜赵充国,白首卧榆关”一句,以赵充国的历史典故为引,表达了对这位将领的深切同情与敬意。赵充国是汉代著名的军事家,曾多次镇守边疆,最终因年老力衰而卧病于边关。谢榛在此处借用了这个典故,既是对赵充国的缅怀,也是对当前这位将领的赞美与期待,希望他能够像赵充国一样,即使年岁已高,仍能坚守岗位,为国家的安全与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这位将领形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典故的巧妙引用,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崇高敬意和对国家安宁的深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