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气昔常憎火食,游山近已制荷衣
出处:《初春书怀七首 其五》
宋 · 陆游
底处人间无骇机,超遥且喜谢招麾。
千年涧底孤松秀,万里天边独雁归。
服气昔常憎火食,游山近已制荷衣。
青城况有幽人约,会守丹炉隐翠微。
千年涧底孤松秀,万里天边独雁归。
服气昔常憎火食,游山近已制荷衣。
青城况有幽人约,会守丹炉隐翠微。
注释
骇机:尘世的纷扰和机心。超遥:远离尘世的遥远。
招麾:招揽名利的手势。
孤松:形容松树独立涧底的孤寂。
独雁:比喻独自一人。
服气:修炼内丹时的呼吸法。
火食:指世俗的烟火生活。
荷衣:古人用荷叶制成的衣服,象征简朴生活。
幽人:隐士。
丹炉:炼丹的器具,象征修炼。
翠微:青山绿树,代指山水间的隐居环境。
翻译
身处尘世却无纷扰,远离喧嚣只愿谢绝名利招揽。千年深涧中孤独的松树挺拔,万里天际孤雁独自归巢。
过去修炼时常厌恶烟火,如今游历山川已能自制草衣。
更何况在青城山中有隐士之约,我将守着丹炉隐居于青翠山色之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初春书怀七首(其五)》,表达了作者在初春时节对远离尘世喧嚣、追求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底处人间无骇机”揭示了诗人对世间纷扰的厌倦,渴望找到一个没有惊扰和欺诈的地方。第二句“超遥且喜谢招麾”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欣喜,愿意放弃官场的召唤,选择自由自在的生活。
接下来,“千年涧底孤松秀”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孤高的画面,比喻自己如孤松般坚韧独立,即使身处偏远也能保持高洁。而“万里天边独雁归”则以大雁的形象,寓言自己像离群的孤雁,独自归向内心的宁静之地。
“服气昔常憎火食,游山近已制荷衣”两句,通过讲述过去厌恶世俗生活,甚至到了不食烟火的程度,以及现在接近山林、自制草衣的举动,进一步强调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执着追求。
最后,“青城况有幽人约,会守丹炉隐翠微”表达了诗人对青城山中隐士之约的期待,决心要守着丹炉,在青山绿水间过上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陆游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