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常甘分,崇高不解谀
出处:《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三首 其三》
宋 · 梅尧臣
一出屡更郡,人皆望酒壶。
俗情难可学,奏记向来无。
贫贱常甘分,崇高不解谀。
虽然门馆隔,泣与众人俱。
俗情难可学,奏记向来无。
贫贱常甘分,崇高不解谀。
虽然门馆隔,泣与众人俱。
注释
出:任职。屡更:频繁更换。
郡:郡县。
俗情:世俗情感。
奏记:上奏的奏章。
无:没有。
贫贱:贫穷低微。
崇高:权贵。
解:懂得。
门馆:居所。
隔:隔离。
泣:哭泣。
俱:一起。
翻译
频繁更换任职之地,人们都期待他的到来能带来美酒。世俗的情感难以效仿,他从未撰写过逢迎的奏章。
即使身处贫贱,他也甘心接受,从不奉承权贵。
尽管居住环境简陋,面对离别,他也会和众人一同哭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悼念高平公的挽歌之一。诗中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哀思和对旧日友情的怀念。"一出屡更郡"描绘了高平公频繁调动官职的经历,"人皆望酒壶"则暗示他在任时深受百姓爱戴,如同酒壶般不可或缺。"俗情难可学,奏记向来无"赞扬了高平公高尚的品行,他不随流俗,不善奉承,坚持自我。
"贫贱常甘分,崇高不解谀"进一步刻画了高平公的清廉和正直,即使在贫困卑微时也甘于本分,不为权势所动。"虽然门馆隔,泣与众人俱"表达了诗人听到噩耗后,虽不能亲至吊唁,但内心悲痛与众人同在,情感真挚动人。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高平公的人格魅力和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仰之情,是一首富有感情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