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版原文
祖教宗中有二门,十度万地称为尊。
初名止观助新学,后成定慧菩提根。
唯一法,似双分,
法性寂然体真止,寂而常照妙观存。
定为父,慧为母,
能孕吉圣之门户。
增长根力养圣胎,
念念出生成佛祖。
定为将,
慧为相,能弼心王成无上。
永作群生证道门,即是古菩提样。
定如月,光烁外道邪星灭。
能挑智炬转分明,滋润道芽除爱结。
慧如日,照破无明之暗室。
能令邪见愚夫禅,尽成般若波罗蜜。
少时默,刹地静,
渐渐增修成正定。
诸圣较量功不多,
终见灵台之妙性。
瞥闻法,
才历耳,能熏识藏觉种起。
一念回光正智开,须臾成佛法如是。
禅定力,不思义,
变凡为圣刹地时。
无边生死根由断,
积动寺劳巢穴堕。
湛心水,
净意珠,光吞万象烁千途。
抉开己眼无瑕翳,三界元无一法拘。
觉观贼,应时克,
攀援病,倏然净。
荡念垢兮洗惑尘,显法身兮坚慧命。
如断山,若停海,
天翻地覆终无改。
莹似琉璃含宝月,
倏然无寄而无待。
般若慧,
莫能量,自然随处现心光。
万地门中为导首,一切时中称法王。
竭苦海,碎邪山,
妄云捲尽片时间。
贫女室中金顿现,
壮士额上珠潜还。
斩痴网,
截欲流,大雄威猛更无俦。
能令铁床铜柱冷,顿使魔怨业果休。
和诤讼,成孝义,
普现群生诸佛智,边邪恶慧尽朝宗,
蝼蚁鲲鹏齐受记。
偏修定,
纯阴烂物刳正命。
若将正慧照禅那,
自然亏法明如镜。
偏修慧,
纯阳枯物成迂滞。
须凭妙定助观门,
如月分明除雾翳。
劝等学,
莫偏修,从来一体无二头。
似禽两翼飞空界,如车二轮乘白牛。
即向凡途登觉岸,便於业海泛慈舟。
或事定,制之一处无不竟。
或理定,唯当直下观心性。
或事观,明诸法相生筹算。
或理观,顿了无一无那畔。
定即慧,非一非二非心计。
慧即定,不同不别绝观听。
或双运,即寂而照通真训。
或俱泯,非党员定非慧超常准。
一尘入定众尘起,般若门中成法尔。
童子身中三昧时,老人分谈真轨。
能观一境万境同,近尘远刹我不通。
真如路上论生死,无明海里演圆宗。
眼根能作鼻佛事,色尘入定香尘起。
心境常同见自差,谁言不信波元水。
非寂非照绝言思,而寂而照功无比。
权实双行阐正途,体用更资含妙旨。
劝诸子,勿虚弃,
光阴如箭如流水。
散乱全因缺定门,
愚盲只为亏真智。
真实言,
须入耳,千经万论同标记。
定慧全功不暂忘,一念顿归真觉地。
定须羽,慧须闻,
勿使灵台一点昏。
合抱之树生毫末,
积渐之功成宝尊。
猕猴学定生天界,
女子才思入道门。
自利利他因果备,
若除定慧莫能论。
鉴赏
这首《定慧相资歌》是宋代僧人释延寿的作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阐述了佛教中定慧双修的重要性。诗中通过比喻和象征,强调了定(禅定)与慧(智慧)在修行中的相辅相成关系。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定慧的起源和发展,将它们比作父母和子女,以及军事中的将领和形象,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在培养圣贤和成就佛道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接着,诗人运用月光和日光照亮比喻定慧的光明力量,能够驱散邪见和迷惑,照亮修行者的内心世界。
后半部分则强调了定慧平衡的重要性,指出不能偏废一方,而是如同鸟儿的双翼和车轮的配合,才能在修行道路上顺利前行。无论是专注于事定、理定,还是事观、理观,都是为了达到对心性的洞察和理解。最后,诗人倡导众生要珍惜时光,勤修定慧,因为这是一切修行的基础,也是通往觉悟和解脱的关键。
整首诗语言流畅,寓意深远,展现了释延寿对于定慧修行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