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更宜明月满,双童唤出解吹笙
出处:《张舍人南溪别业》
唐 · 法振
新田绕屋半春耕,藜杖闲门引客行。
山翠自成微雨色,溪花不隐乱泉声。
渔家远到堪留兴,公府悬知欲厌名。
入夜更宜明月满,双童唤出解吹笙。
山翠自成微雨色,溪花不隐乱泉声。
渔家远到堪留兴,公府悬知欲厌名。
入夜更宜明月满,双童唤出解吹笙。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新田:新开垦的田地。藜杖:藜茎制成的手杖。
闲门:无人打扰的门。
山翠:青翠的山色。
微雨色:如细雨般的绿色。
溪花:溪边的野花。
乱泉声:泉水流淌的杂音。
渔家:渔夫的住所。
公府:官署或官员的府邸。
厌名:厌倦了名声。
明月满:明亮的月光洒满。
双童:两个孩童。
吹笙:吹奏笙乐器。
翻译
春天的新田环绕着房屋,一半土地正在耕种,藜杖轻敲着闲静的门,引领客人前行。山色翠绿如微微细雨,溪边的花朵藏不住泉水的潺潺声。
远处的渔家吸引人驻足欣赏,官府的名声虽然显赫,但似乎已不再让人向往。
夜晚降临,明亮的月光更为宜人,两个孩童被唤出,他们吹奏起笙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新田绕屋半春耕"一句勾勒出初春时节农家耕种的场景,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紧接着"藜杖闲门引客行"则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邀游山水的情趣。
接下来的两句"山翠自成微雨色,溪花不隐乱泉声"更是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山中微妙之美。山气浓郁而不失清新,溪水潺潺,花开不羞,泉鸣如奏乐章,展示了大自然无需雕饰即自具诗意。
"渔家远到堪留兴"表明诗人与渔民的情谊深厚,共同享受这份清净;而"公府悬知欲厌名"则透露出诗人虽身处世俗,却对功名利禄持有淡泊之心。
最后两句"入夜更宜明月满,双童唤出解吹笙"描绘了夜幕降临、月光如洗的美好景象。诗人在这样的夜晚,不仅享受着宁静,还与童子一同吹奏管笙,共赴一场无声之舞,这份超然物外的情怀令人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精神世界的深切理解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