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为战场,麦苗饲马牛
出处:《赴潍县》
清 · 李长霞
昨发胶水涘,遥遥去黔陬。
村落少人烟,天寒路途修。
板扉当昼闭,馀烬痕尚留。
两三老寡妻,相语双涕流。
往春殖二麦,贼众来南州。
麦田为战场,麦苗饲马牛。
无麦犹尚可,秋复遇虔刘。
少壮为贼役,老弱死道周。
有魂不可招,无骨将安收。
官死有馀荣,令名垂千秋。
兵死有厚恤,皇恩一何优。
惟此农民死,灭若浮水沤。
下有子冲幼,上有母白头。
业失未能复,官赋未能休。
死者长已矣,生者恒殷忧。
村落少人烟,天寒路途修。
板扉当昼闭,馀烬痕尚留。
两三老寡妻,相语双涕流。
往春殖二麦,贼众来南州。
麦田为战场,麦苗饲马牛。
无麦犹尚可,秋复遇虔刘。
少壮为贼役,老弱死道周。
有魂不可招,无骨将安收。
官死有馀荣,令名垂千秋。
兵死有厚恤,皇恩一何优。
惟此农民死,灭若浮水沤。
下有子冲幼,上有母白头。
业失未能复,官赋未能休。
死者长已矣,生者恒殷忧。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李长霞的《赴潍县》描绘了战乱时期农村的凄惨景象。诗中以胶水涘出发,远行至偏远的黔陬,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环境的荒凉。村落人烟稀少,天气寒冷,道路漫长。家家户户紧闭门窗,昔日的生活痕迹只剩余烬。老夫妇悲痛地交谈,泪水涟涟,因为去年春天种植的麦田成了战场,连草木都成了敌人的口粮。
战乱导致粮食匮乏,不仅青壮年被强征为贼役,连老弱也死于非命,令人痛心。尽管官府给予死亡者的荣誉和抚恤,但农民的苦难却如浮水泡沫般短暂,家庭破碎,生计艰难。诗中提到的孩子尚幼小,母亲已白发苍苍,失去生计来源,赋税仍不能停歇。生者对未来的忧虑与哀愁贯穿始终,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同情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