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晨妆铜镜净,未醒卯醉玉颜酡
出处:《池上芙蓉》
宋末元初 · 杨公远
小池擎雨已无荷,池上芙蓉映碧波。
初试晨妆铜镜净,未醒卯醉玉颜酡。
一秋造化全钟此,十月风光尚属他。
除却篱边丛菊伴,别谁能奈晓霜何。
初试晨妆铜镜净,未醒卯醉玉颜酡。
一秋造化全钟此,十月风光尚属他。
除却篱边丛菊伴,别谁能奈晓霜何。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小池:形容池塘很小。擎雨:承受雨水。
荷:荷花。
芙蓉:指木芙蓉,秋天开花。
碧波:清澈的水波。
晨妆:清晨的妆容。
铜镜:古代铜制镜子。
净:干净。
卯醉:卯时(约早上5-7点)微醉的状态。
玉颜:白皙美丽的脸庞。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
尚属:仍然属于。
他:指代某人。
篱边:篱笆旁边。
丛菊:成丛的菊花。
伴:陪伴。
晓霜:早晨的霜冻。
翻译
小池塘里已经没有荷花承受雨水,只有池中的芙蓉在碧波中摇曳。清晨她初次尝试化妆,铜镜洁净明亮,还未完全清醒的脸庞带着微微醉酒般的红晕。
整个秋季的美丽都凝聚在这,即使到了十月,风景依旧属于他。
除了篱笆旁的丛菊作伴,还有谁能抵挡早晨的霜寒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池塘边的景象,通过对比和暗示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和美好事物难以持久的感慨。
"小池擎雨已无荷,池上芙蓉映碧波。" 这两句写出了一个秋末的池塘景色,荷花已经凋零,但池上的芙蓉依然开放,倒影在清澈的水面之中,与天空相接的碧波相呼应。这里借荷花和芙蓉的不同命运,暗示了物是人非、岁月更迭的意境。
"初试晨妆铜镜净,未醒卯醉玉颜酡。" 这两句则描写了诗人早起梳妆的情景,铜镜映照出的是一张清新自然的脸庞,但诗人似乎还沉浸在昨夜的酒意之中,面色微酡,这里反映出了诗人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既有对美好事物的享受,也有对现实无常的淡然。
"一秋造化全钟此,十月风光尚属他。"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一年一度的秋天已经过去,而十月的美好景色却似乎还不属于自己,这里“他”字的使用增添了一种距离感和无奈。
"除却篱边丛菊伴,别谁能奈晓霜何。" 最后两句写的是诗人在秋天的篱笆旁与菊花为伴,但面对早晨的霜冻,又有谁能够阻挡得了呢?这里菊花和晓霜构成了强烈的对比,表达出了诗人对于自然力量无可奈何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池塘、梳妆、秋风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和自然界不可抗拒力量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