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行成次序,莺语太丁宁
出处:《经童》
金末元初 · 李俊民
盈门修郑校,同队执韦经。
苏子应千里,徐儿向九龄。
雁行成次序,莺语太丁宁。
堪笑西城老,朝朝酷教刑。
苏子应千里,徐儿向九龄。
雁行成次序,莺语太丁宁。
堪笑西城老,朝朝酷教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私塾教育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教育情怀。诗中“盈门修郑校,同队执韦经”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研读经典的情景。这里的“修郑校”指的是校对书籍,“韦经”则是指儒家经典,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教育对经典的重视。
接着,“苏子应千里,徐儿向九龄”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学生们的勤奋学习比作远行千里的苏子和年龄虽小但求学不怠的徐儿,形象地表达了学生们不论年龄大小,都积极投入学习的精神状态。
“雁行成次序,莺语太丁宁”则进一步描绘了学生们整齐有序的学习场面,以及他们交流讨论时的和谐氛围,如同大雁有序飞行,黄莺悦耳鸣叫,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学习环境。
最后,“堪笑西城老,朝朝酷教刑”两句,以讽刺的口吻,批评了某些过于严厉的教学方式,暗示了作者对于教育方法的思考和见解。通过对比,强调了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非仅仅追求知识的灌输。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代私塾教育的风貌,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教育理念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