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闻归棹理江干,北望伤怀何刺促
出处:《送狄朝议》
宋 · 谢逸
狄公鹗立横清秋,真气端能回万牛。
平生作郡有老手,退食燕寝清香浮。
鞭笞得名亦不恶,一官何足偿百忧。
岂如清净政不挠,男耕女桑民力优。
小人琐琐不足录,恶诗蒙公三过读。
自闻归棹理江干,北望伤怀何刺促。
胡不强为此邦留,悬知季月当泛菊。
愿言他日持节来,一洗苍生愁万斛。
平生作郡有老手,退食燕寝清香浮。
鞭笞得名亦不恶,一官何足偿百忧。
岂如清净政不挠,男耕女桑民力优。
小人琐琐不足录,恶诗蒙公三过读。
自闻归棹理江干,北望伤怀何刺促。
胡不强为此邦留,悬知季月当泛菊。
愿言他日持节来,一洗苍生愁万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逸为狄朝议所作的送别诗《送狄朝议》。诗中以狄公的形象为主线,描绘了其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的形象。
首句“狄公鹗立横清秋”,以“狄公”比作雄鹰,形象地展现了狄公在清秋时节挺立的形象,寓意其高洁正直的品格。接着“真气端能回万牛”,进一步赞扬狄公的正气能够感化万物,比喻其影响力之大。
“平生作郡有老手,退食燕寝清香浮”,描述狄公一生致力于治理地方,即使在闲暇之时,也保持着清雅的风度,体现了其为官的智慧与修养。
“鞭笞得名亦不恶,一官何足偿百忧”,这里通过对比,赞美狄公虽因严明执法而闻名,但对个人而言,这不过是小事一桩,不足以抵消为官的种种忧虑。
“岂如清净政不挠,男耕女桑民力优”,狄公主张清静无为的政治理念,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体现了其治国的高明之处。
“小人琐琐不足录,恶诗蒙公三过读”,表达了诗人对狄公的敬仰之情,认为狄公不会在意那些琐碎的小人和恶诗,而是更关注于百姓的福祉。
“自闻归棹理江干,北望伤怀何刺促”,诗人想象狄公即将离开,心中充满了不舍与伤感。
“胡不强为此邦留,悬知季月当泛菊”,诗人希望狄公能留下继续为地方造福,期待在秋季再次相聚。
“愿言他日持节来,一洗苍生愁万斛”,最后表达了诗人对狄公的深切祝愿,希望他未来能再次来到此地,为百姓解除愁苦。
整首诗通过对狄公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政绩以及对百姓的深厚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其的敬仰与不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