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报卿垣缠象魏,秪疑仙子住楼居
出处:《寿左司马山斋六十用翁自韵》
明 · 林俊
拄杖青邱分已踰,畏途何处是停车。
敛浮巳付云归洞,习定真成水到渠。
忽报卿垣缠象魏,秪疑仙子住楼居。
董狐若问收遗稿,犹喜都无封禅书。
敛浮巳付云归洞,习定真成水到渠。
忽报卿垣缠象魏,秪疑仙子住楼居。
董狐若问收遗稿,犹喜都无封禅书。
鉴赏
这首诗以“寿左司马山斋六十用翁自韵(其二)”为题,由明代诗人林俊所作。诗中描绘了对友人寿辰的祝福与赞美,充满了深沉的哲理与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拄杖青邱分已踰,畏途何处是停车”,诗人以“拄杖青邱”起笔,形象地描绘出友人年事已高,岁月如流,仿佛在青丘之畔行走,路途虽长,但已走过许多艰难险阻。接着,“畏途何处是停车”则表达了对友人未来道路的关切与祝福,希望他能平安前行,找到心灵的归宿。
颔联“敛浮巳付云归洞,习定真成水到渠”,进一步深化了对友人的祝福。通过“敛浮”、“云归洞”、“习定”、“水到渠”等意象,寓意着友人应放下世俗的纷扰,内心宁静,如同云归于洞,水流自然汇聚渠道,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智慧的积累。
颈联“忽报卿垣缠象魏,秪疑仙子住楼居”,这一联巧妙地运用了典故,表达了对友人成就的赞叹与羡慕。卿垣象魏,常指官府或朝廷,暗示友人在仕途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仙子住楼居”的比喻,则是对友人超凡脱俗、生活雅致的赞美。
尾联“董狐若问收遗稿,犹喜都无封禅书”,以董狐典故结尾,表达了对友人品格的敬仰。董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史官,以公正著称。此处暗含希望友人能保持清正廉洁,不追求虚名,即使留下遗稿,也应是真实记录而非夸耀功绩的“封禅书”。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典雅,不仅表达了对友人寿辰的祝福,更蕴含了对人生智慧、道德品质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