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折来隋苑暮,梅花落处敬亭秋
出处:《闻笛同梁公实赋》
明 · 陈绍文
空山孤馆夜悠悠,月底风飘笛韵流。
杨柳折来隋苑暮,梅花落处敬亭秋。
霜欺玉勒征夫泣,云遏朱楼别妇愁。
醉倚青萍听不尽,数声边雁度寒洲。
杨柳折来隋苑暮,梅花落处敬亭秋。
霜欺玉勒征夫泣,云遏朱楼别妇愁。
醉倚青萍听不尽,数声边雁度寒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清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空山中孤馆的寂寥与悲凉。首句“空山孤馆夜悠悠”便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空旷的山林与孤独的旅舍在深夜里显得格外静谧,引人入胜地勾勒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之美。
接着,“月底风飘笛韵流”一句,将画面进一步推进,月光下随风飘荡的笛声如同流水般悠扬,既渲染了夜晚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思绪如流水般绵延不绝。这种以声音作为媒介的手法,巧妙地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杨柳折来隋苑暮,梅花落处敬亭秋”两句,分别选取了杨柳与梅花这两种具有季节性特征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换,更蕴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隋苑与敬亭,既是历史的遗迹,也是诗人情感寄托的象征,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怀念。
“霜欺玉勒征夫泣,云遏朱楼别妇愁”则将视角转向人物的情感世界。霜雪的侵袭与云雾的阻隔,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严酷,也暗喻了人生旅途中的艰难与离别的痛苦。征夫的哭泣与别妇的愁绪,是诗人对人间悲欢离合的深刻洞察,体现了对人性深处情感的细腻捕捉。
最后,“醉倚青萍听不尽,数声边雁度寒洲”以酒醉后的诗人形象收尾,他倚靠在青色的水草上,倾听那数声边雁穿越寒冷洲际的声音。这一场景既是对前文情感的升华,也是对生命中不可言说之美的追求与向往。整个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畏,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与共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