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旭日未全开宿霭,清风先已敛群阴全文

旭日未全开宿霭,清风先已敛群阴

宋 · 沈遘
紫宸陛戟百重深,拜朔官仪列弁簪。
旭日未全开宿霭,清风先已敛群阴
迩臣自识宵衣志,下士徒怀夙退心。
虞氏致平犹有戒,愿闻歌载诵馀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早朝的庄严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紫宸陛戟百重深”,以“紫宸”点出朝廷之尊贵,“陛戟百重深”则形象地描绘了皇宫的深邃与庄严,暗示着权力的至高无上。

接着,“拜朔官仪列弁簪”一句,通过“拜朔”这一特定仪式,展现了官员们在朔日(每月初一)向皇帝行礼的庄重场面,而“官仪列弁簪”则进一步强调了仪式的规范性和等级的森严。

“旭日未全开宿霭,清风先已敛群阴”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衬托早朝的氛围。旭日初升,但晨雾尚未完全散去,清风拂过,驱散了阴霾,象征着光明即将驱逐黑暗,新一天的开始充满了希望与清新。

“迩臣自识宵衣志,下士徒怀夙退心”表达了诗人对君主勤政的敬佩以及对自己未能及时退隐的遗憾。其中,“迩臣”指的是近臣或亲近的官员,他们深知君主为了国家日夜操劳;而“下士”则是指诗人自己,他虽有退隐之心,却未能如愿。

最后,“虞氏致平犹有戒,愿闻歌载诵馀音”引用了古代贤君虞舜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和对君主的忠谏之意。虞舜在位时天下大治,但诗人认为即使是盛世也需警醒,希望君主能听闻并铭记这宝贵的教诲。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早朝的宏大场景,更蕴含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思熟虑和对君主的忠诚与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