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不自量,造化欲笔补
晚窥羲文心,射石遂饮羽。
子云方草玄,白凤梦中吐。
区区不自量,造化欲笔补。
当其得意时,如渴味湩乳。
谁为摩天手,愿借修月斧。
故人适我愿,邂逅遇南土。
试将一隅授,笑喜屡作舞。
嗟予值时危,孱懦愧不武。
援世多掣肘,放足已折拇。
片云空往来,岂解作霖雨。
逝将归碧山,不复打这鼓。
一气中夜存,天光发灵府。
参同有真契,神鼎转龙虎。
丹成赫朝霞,魔事敢余侮。
世间成坏法,张弛犹弓弩。
乾坤如许大,方以一枰赌。
肉食谋自深,苋腹何足取。
既非公家用,且作猿鹤主。
相期岩穴中,蓻此方寸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所作的《申伯见和佛迹岩诗再次前韵》。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
首句“平生嗜读书”,点明了诗人一生酷爱读书。接着“每效锥刺股”运用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勤奋读书的情景。接下来“晚窥羲文心,射石遂饮羽”两句,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深入研究古代经典,最终有所领悟的喜悦。
“子云方草玄,白凤梦中吐”引用了扬雄著书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区区不自量,造化欲笔补”则表达了诗人虽能力有限,但仍然渴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愿望。
“当其得意时,如渴味湩乳”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获得知识或成就时的满足感。“谁为摩天手,愿借修月斧”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帮助自己实现理想的人的渴望。
“故人适我愿,邂逅遇南土”写出了诗人遇到知音的喜悦。“试将一隅授,笑喜屡作舞”则描述了诗人分享知识时的快乐。
“嗟予值时危,孱懦愧不武”表达了诗人面对时代危机时的无力感。“援世多掣肘,放足已折拇”则反映了诗人试图改变现状却遭遇阻碍的现实。
“片云空往来,岂解作霖雨”以自然景象比喻,表达了诗人虽然个人力量微小,但仍希望为社会带来改变的愿望。“逝将归碧山,不复打这鼓”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一气中夜存,天光发灵府”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光明与希望。“参同有真契,神鼎转龙虎”引用道家术语,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真理的探索。“丹成赫朝霞,魔事敢余侮”则象征着诗人对道德与智慧的追求。
“世间成坏法,张弛犹弓弩”以自然界的现象比喻社会的兴衰变化。“乾坤如许大,方以一枰赌”表达了诗人对广阔世界的认识,以及对命运的思考。“肉食谋自深,苋腹何足取”讽刺了那些只顾自身利益而不顾大局的行为。“既非公家用,且作猿鹤主”表达了诗人选择隐居生活,远离尘嚣的心愿。
“相期岩穴中,蓻此方寸圃”则是诗人对未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知识的渴望,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还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与内心的探索。诗人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