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古有宁馨语,今无于蔿歌全文

古有宁馨语,今无于蔿歌

宋 · 刘克庄
史氏循良传,儒家果艺科。
土荒耕老少,海近贩人多。
古有宁馨语,今无于蔿歌
县知新令尹,琴调得民和。

注释

史氏:指姓史的家族。
循良:品行端正,善于治理。
儒家: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流派。
果艺科:指儒家学问中关于果敢和技艺的部分。
土荒:土地贫瘠。
耕:耕作。
老少:不论年龄大小。
海近:靠近海边。
宁馨:安宁,美好。
于蔿歌:古代歌谣,比喻美好的社会景象。
县知:县令。
新令尹:新的县令。
琴调:琴声的旋律。
民和:百姓和睦,社会和谐。

翻译

史氏家族的循良传记,儒家的果敢与技艺科目。
土地贫瘠的地方,老少都参与耕作,靠近海边的地方,商人众多。
古代有过安宁的话语,如今却没有于蔿那样的赞歌。
新的县令知事,他的琴声调和了百姓的和谐。

鉴赏

这两首诗展现了不同的情境和意境,首先是对农业生活的描绘与儒家思想的融合,然后是一种送别之情。

第一首中,“史氏循良传”可能指的是某个家族或地区流传下来的善良美德,"儒家果艺科"则表明了这种美德可能与儒学有关,强调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紧接着“土荒耕老少,海近贩人多”描述了一种生存困境,土地贫瘠,年轻的人前往海边从事商业活动,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和人们的生活选择。

接下来,“古有宁馨语,今无于蔿歌”可能是在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现在却只有寂寞无声的蔿草,缺乏了往日的欢乐与诗意。最后“县知新令尹,琴调得民和”则描绘了一位官员推行新的命令,通过音乐(琴调)来调和百姓的情绪,使之达到和谐统一。

第二首是送别之作,但未提供全文,只能鉴赏这部分。"王南海"可能指的是将要离去的人的名字或官职,而"其二"表明这是第二首诗。在没有更多上下文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感受到诗人通过这短暂的送别之作,传达了一种离愁和友情的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