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腰钱骑鹤上扬州,何如岩中月下从僧游
出处:《题兴善院净师月岩图》
宋 · 欧阳守道
君不见长安市,扰扰行人如聚蚁。
不惟贾客与廛民,往往冠绅大夫士。
投身闹处思山林,欲归未归长苦心。
夜深灯火如白昼,呕哑弦管喧繁音。
孤客欲眠眠不得,四更五更人暂息。
忽然车毂鸣枕中,百官朝早传呼亟。
我时起坐一喟然,推窗孤月方流天。
嗟哉市朝不知夜,挹此清景何由缘。
归求重觅麋鹿伴,尘劳馀业犹羁绊。
高僧过我出画图,月照岩心僧仰看。
有岩有月尽佳哉,僧叉不俗何方来。
此岩岂是南海观,不然五台峨眉雁荡与天台。
岩空月圆僧静坐,不用话头劳勘破。
人言腰钱骑鹤上扬州,何如岩中月下从僧游。
不惟贾客与廛民,往往冠绅大夫士。
投身闹处思山林,欲归未归长苦心。
夜深灯火如白昼,呕哑弦管喧繁音。
孤客欲眠眠不得,四更五更人暂息。
忽然车毂鸣枕中,百官朝早传呼亟。
我时起坐一喟然,推窗孤月方流天。
嗟哉市朝不知夜,挹此清景何由缘。
归求重觅麋鹿伴,尘劳馀业犹羁绊。
高僧过我出画图,月照岩心僧仰看。
有岩有月尽佳哉,僧叉不俗何方来。
此岩岂是南海观,不然五台峨眉雁荡与天台。
岩空月圆僧静坐,不用话头劳勘破。
人言腰钱骑鹤上扬州,何如岩中月下从僧游。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长安市:古代都城长安。贾客:商人。
廛民:城市居民。
冠绅大夫士:社会上层人士。
腰钱:腰间挂着钱财,形容富有。
扬州:古代繁华的城市。
翻译
你可曾见过长安城,熙熙攘攘的人群像蚂蚁聚集。不仅商贾平民,连官员士大夫也在此出入。
身处喧嚣仍向往山林,想归隐却无法割舍这烦恼。
深夜灯火通明如白昼,嘈杂的音乐声不绝于耳。
孤独的旅人难以入眠,只有四更五更时分稍得宁静。
突然车轮声在梦中响起,百官清晨忙碌的朝会又开始了。
那时我起身感叹,推开窗户,孤月正挂在天空。
唉,市井繁华不知夜晚的静美,如何能体验这样的清景呢。
我希望能回到自然,摆脱尘世的牵绊。
高僧来访,为我画出月照岩心的画面,僧人仰望星空。
有岩有月皆佳,这位僧人非同凡响,他来自何处?
这岩非南国南海观,或许是五台、峨眉、雁荡或天台的胜地。
岩空月圆,僧人静坐,无需言语,一切尽在不言中。
人们说骑鹤腰缠万贯去扬州,怎比得上在岩中月下与僧人共游。
鉴赏
这首宋诗《题兴善院净师月岩图》是欧阳守道所作,通过对长安市井繁华景象的描绘,反衬出月岩图中的宁静与超脱。诗人以"君不见"开头,形象地刻画了长安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如同蚂蚁聚集,不仅包括商贾平民,更有士大夫阶层。他们身处闹市却向往山林生活,深夜灯火通明,音乐嘈杂,而诗人独自难以入眠,感叹市朝不知夜的宁静。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清幽月岩图的喜爱,以及对尘世生活的厌倦,希望能回归自然,与麋鹿为伴。他赞赏画中僧人静坐于月岩之下,认为无需过多言语,只需静心欣赏即可。诗人还借此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认为在岩中月下与僧人共游胜过世俗的荣华富贵。
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都市生活的批判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艺术作品中禅意境界的赞美,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心灵宁静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