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阮家林下集,还思渭北水边窥
出处:《依韵和新栽竹》
宋 · 梅尧臣
斸破烟丛带笋移,映轩临槛特为宜。
龙孙已见多奇节,凤实新生入翠枝。
不向阮家林下集,还思渭北水边窥。
一花一草公休咏,惯作兰台侍从诗。
龙孙已见多奇节,凤实新生入翠枝。
不向阮家林下集,还思渭北水边窥。
一花一草公休咏,惯作兰台侍从诗。
注释
斸破:挖掘。烟丛:竹丛。
带笋移:带着竹笋移动。
映轩临槛:映照窗户和门槛。
龙孙:竹笋的美称,因其形状似龙之子。
奇节:奇特的节段。
凤实:竹实,也指凤凰的果实,象征吉祥。
翠枝:翠绿的枝头。
阮家林下:指隐士居所,这里借指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渭北水边:渭河之北,代指长安或京城一带。
窥:偷看,此处指向往或怀念。
公休咏:公卿们无需再歌咏。
兰台:古代官署名,这里泛指朝廷或官场。
侍从诗:陪伴公卿的诗作。
翻译
挖掘竹丛中带着竹笋移动,映照窗户和门槛特别合适。竹笋已显出奇特的节段,新长的凤实挂满翠绿的枝头。
不再聚集在阮家的竹林,还想望渭北水边的景象。
对于一朵花、一棵草,您无需再歌咏,我常常用它们来写诗,伴随在公卿左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新栽竹》,通过对新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赞美。首句“斸破烟丛带笋移”形象地描绘了竹子从竹林中挖出带着嫩笋移植的过程,富有动态感。接下来,“映轩临槛特为宜”写竹子亭亭玉立,与轩槛相映成趣,显得格外适宜。
“龙孙已见多奇节”中的“龙孙”常用来比喻竹子,这里赞美竹子如龙之孙,具有奇特的节操和生长力。“凤实新生入翠枝”进一步强调竹子的生机盎然,以凤凰之实比喻竹子的果实,寓意其高洁品质。
“不向阮家林下集,还思渭北水边窥”借用了典故,阮籍曾隐居竹林,此处表达诗人不愿像阮籍那样隐逸,而是希望能像竹子一样,保持清高,向往着渭水边的景色,寓含着诗人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最后两句“一花一草公休咏,惯作兰台侍从诗”表达了诗人谦逊之意,说自己并不愿过多地被赞誉,而更愿意像兰台(古代官署名)的侍从诗人一样,默默为国家和君主服务,写出深沉的忠诚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既赞美了竹子的品格,也透露出诗人的人生理想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