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炎元年北人至,撒花初令豪家备
出处:《七歌效杜陵体 其一》
宋 · 丘葵
景炎元年北人至,撒花初令豪家备。
谁梯祸乱敷我民,敲朴日烦无处避。
富者有银犹可苏,贫者无银卖田地。
呜呼一歌兮歌已衰,天日不见惟阴霾。
谁梯祸乱敷我民,敲朴日烦无处避。
富者有银犹可苏,贫者无银卖田地。
呜呼一歌兮歌已衰,天日不见惟阴霾。
注释
北人:北方来的难民。撒花:可能是节日或庆典中的习俗。
豪家:富裕的家庭。
敲朴:敲打责罚,指苛政。
苏:复苏,恢复。
贫者:贫穷的人。
田地:土地财产。
呜呼:感叹词,表示哀叹。
阴霾:阴沉的天气,比喻政治黑暗。
翻译
景炎元年北方人到来,开始命令豪门准备撒花活动。是谁引发战乱让百姓受苦,每天的敲打责罚让人无处躲避。
富人即使有钱还能恢复,但穷人没有钱连田地都得卖掉。
哎呀,唱出的歌曲已经衰弱,天空中只见阴霾不见阳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灾难和人民的苦难。景炎元年,指的是公元1276年,此时南宋政权岌岌可危,不久后就被蒙古军队所灭。北人至,可能暗示着外敌入侵。
"撒花初令豪家备"一句,撒花通常是节庆或喜悦的象征,但在这里它与“初令”、“豪家备”相连,表明战争开始了,而豪门巨族为应对战乱而做准备。
接下来的几句:“谁梯祸乱敷我民,敲朴日烦无处避。”表现的是人民深受战争之苦,无处遁形。"梯"字可能暗示着敌军的侵略,而“敲朴”则是形容战争的声音,频繁而令人烦扰。
在接下来的描述中,富人尚可依靠财物度过难关,而贫者却卖地卖家以求生存。"呜呼一歌兮歌已衰,天日不见惟阴霾"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哀叹和无奈,以及对未来迷茫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破坏和人民苦难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社会动荡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