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恨此身唯一死,空将一死报犹轻
出处:《别胡中丞》
唐 · 方干
二年朝夜见双旌,心魄知恩梦亦惊。
幽贱粗能分菽麦,从容岂合遇公卿。
吹嘘若自毫端出,羽翼应从肉上生。
却恨此身唯一死,空将一死报犹轻。
幽贱粗能分菽麦,从容岂合遇公卿。
吹嘘若自毫端出,羽翼应从肉上生。
却恨此身唯一死,空将一死报犹轻。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二年:指时间跨度,两年。朝夜:早晚,强调时间的持续性。
双旌:古代高官出行时的仪仗,这里代指高官。
心魄:内心深处。
梦亦惊:连梦中都感到惊讶和感激。
幽贱:出身低微,地位卑下。
粗能:大体上能够。
菽麦:豆类和麦子,泛指五谷,这里比喻基本事物。
从容:不慌不忙,这里指不配或不应该。
公卿:古代高级官员的统称。
吹嘘:赞扬或推荐,这里指提携帮助。
毫端:笔尖,比喻细微之处。
羽翼:翅膀,比喻得力的辅助或提升。
却恨:遗憾的是。
唯一死:只能以死相报。
报犹轻:这样的报答仍然觉得不够重,即不足以表达感激之情。
翻译
两年朝夕见到您的仪仗,心中感念恩德连梦中也感到惊异。我出身卑微却能区分菽麦,本不应如此从容地与达官显贵相逢。
您的提携如同笔端的吹嘘,让我仿佛生出了飞翔的翅膀。
只遗憾我这一生只能死一次,区区一死报答您的恩情显得太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友人胡中丞的深情怀念和不舍离别之情。"二年朝夜见双旌"表达了作者在朝夕之间频繁地想起胡中丞,"心魄知恩梦亦惊"则透露出这种思念之强烈,以至于连梦中都能感受到这份恩情的震撼。紧接着,诗人通过"幽贱粗能分菽麦"和"从容岂合遇公卿"表达了自己虽然地位低微,但仍然能够理解并认同胡中丞的品格与境遇。
在下一段,"吹嘘若自毫端出"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如同笔尖流淌而出的墨水般自然而发,而"羽翼应从肉上生"则是希望自己能够像鸟儿长出羽翼一样,超越现实的束缚,与胡中丞相会。最后两句"却恨此身唯一死,空将一死报犹轻"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愿意用生命去报答这份深厚的情谊,即便是以一次生命作为交换,也觉得这样的代价还算轻微。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古代士大夫间深切的友情与对理想人格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