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地几千尺,参差是箨龙
出处:《七星岩下作》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拔地几千尺,参差是箨龙。
孤云因有本,片石亦成峰。
壁断烟松接,岩虚乳穴重。
无人啸台坐,渐见紫苔封。
孤云因有本,片石亦成峰。
壁断烟松接,岩虚乳穴重。
无人啸台坐,渐见紫苔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七星岩下的壮丽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幽静之美。
首句“拔地几千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的高度,仿佛从大地深处拔起,直插云霄,展现出山的雄伟壮观。接着,“参差是箨龙”一句,运用比喻,将山峰比作竹笋,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错落有致,如同刚破土而出的竹笋般生机勃勃。
“孤云因有本,片石亦成峰”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孤云虽飘渺无依,却因有了天空这片广阔的背景而显得更加自由自在;片石虽小,却在自然的造化中形成了独特的山峰,体现了自然界中每一份子都蕴含着不凡的生命力和美丽。
“壁断烟松接,岩虚乳穴重”描绘了岩石峭壁与松树紧密相连的景象,以及岩洞内部的空旷与深邃,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壮丽的氛围。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最后一句“无人啸台坐,渐见紫苔封”则以一种淡淡的哀愁收尾。它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被时间侵蚀、逐渐被遗忘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淡泊心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