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才高每恨浮,伟人要是出中州
出处:《太息四首 其三》
宋 · 陆游
自古才高每恨浮,伟人要是出中州。
即今未必无房魏,埋没胡沙死即休。
即今未必无房魏,埋没胡沙死即休。
注释
才高:指才智超群。恨:遗憾。
浮:轻浮,不踏实。
伟人:杰出的人物。
中州:古代对中原地区的称呼,这里指中国中部地区。
即今:现在。
未必:不一定。
房魏:房玄龄和魏征,唐朝名臣,以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成就盛世著称。
埋没:被埋没,不得施展。
胡沙:泛指边疆或荒凉之地的风沙,象征困厄环境。
死即休:即使死去也算了结。
翻译
自古以来,才华出众的人常因虚浮而遗憾即使在现代,伟大的人物也不一定不出自中原地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太息四首(其三)》。诗中表达了对历史上才子多遭际遇坎坷,才华未得施展的感慨。"自古才高每恨浮",意思是自古以来,那些才情出众的人常常因为命运浮沉而不得安宁,他们的才能往往被埋没。"伟人要是出中州",进一步强调了这些人才如果生于中原(中州),可能会有更大的舞台和机会。
"即今未必无房魏",这里借用了房玄龄和魏征的典故,他们是唐朝的名臣,暗示即使在当今,也不乏像他们那样的杰出人才。然而,"埋没胡沙死即休",诗人惋惜地指出,这些人才可能就像被埋没在边疆荒漠中的明珠,最终无声无息地死去,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和重用。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人才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社会公正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