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除旷游迹,园林独馀情
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
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在数竟未免,为山不及成。
慈母沉哀疚,二胤才数龄。
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
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
阶除旷游迹,园林独馀情。
翳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
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从弟:同祖父的弟弟,即堂弟。敬德:一作“仲德”。
按陶渊明另一位从弟名“敬远”,当以“敬德”为可信。
其生平事迹不详。
衔哀:心怀哀痛。
三国魏嵇康《养生论》:“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
”衔,含。
过:访,探望。
这里有凭吊之意。
旧宅:指柴桑敬德的旧居。
悲泪:悲伤的眼泪。
应:随着。
零:落下。
借问:古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
一般用于上句,下句即作者自答。
怀人:所怀念的人。
九冥:犹“九泉”,指阴间。
礼服:指五服亲疏关系。
古代按血统的亲疏关系,把服丧的礼服分为五个等级,叫五服。
群:众。
从:指堂房亲属。
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
同生:谓同父所生。
《国语·晋语四》:“其同生而异姓者,四母之子别为十二姓。
”
执手:握手告别。
何意:哪里料到。
尔:你。
倾:指死。
在数:谓由于天数。
数,指自然的定数。
一作“毁”。
竟不免:终不免于死。
不,一作“未”。
为山:指建立功业。
慈母哀伤心沉痛,二子尚且是幼童。
双位:夫妻灵位,指仲德与其妻之灵位。
位,一作“泣”。
委:置。
朝夕:犹言从早到晚,整天。
形容长时间。
流尘:指灰尘。
集:聚,落满。
虚坐:空座。
坐,通“座”。
宿草:隔年的草。
旅:寄生。
一作“依”。
前庭:正屋前的庭院。
阶除;台阶。
旷:空缺,荒废。
游迹:行走的踪迹。
指敬德而言。
独:唯有。
余情:遗留下来的情意。
翳然:隐晦的样子,即暗暗地。
乘化去:顺应自然的变化而逝去。
化,造化。
终天:终古,永久。
谓如天之久远无穷。
形:指形体。
迟迟:这里形容不忍离去而行走迟缓的样子。
恻恻:悲痛;凄凉。
襟盈:满怀。
襟:襟怀。
盈:满。
悲襟盈,一作“襟涕盈”。
翻译
凭吊旧宅含悲痛,心伤难止泪飘零。问我如今为谁悲?所怀之人在幽冥。
按礼成服为堂弟,恩情不减同胞生。
门前执手话别时,谁料你会先凋殒。
天数命定不免死,建功立业竟未成。
夫妻灵位置空馆,早晚寂寞无哭声。
灰尘堆积在空座,隔年杂草生前庭。
台阶荒废无踪迹,唯有园林留遗情。
暗随自然消逝去,终古不再见身形。
脚步沉重缓缓归,忧伤悲痛泪沾襟。
鉴赏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挽歌》,表达了诗人对逝者深切的哀思和不舍。诗中的情感真挚,语言典雅。
"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开篇即以哀伤之情,通过旧宅的联想,抒发了对逝者的哀痛,泪水随之而来,心中的哀愁如同断线的珠子一般,一颗颗落下。
"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诗人自问自己的哀伤是为了谁,答案是那已经离去的人,虽然他们在深远的地府,但在诗人的心中,他们依然被深深怀念着。
"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这里讲述了逝者生前与自己一同穿上礼服,一起参与各种仪式和活动,恩爱如同亲兄弟一样深厚。
"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 在逝者的生命终结之际,与诗人紧紧握手的场景,使诗人的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哀思,那份离别之痛,是如此地令人难以承受。
"在数竟未免,为山不及成",这两句表达了时间的匆匆和生命的脆弱,无论是多么短暂的相聚都无法避免最终的离别,即使是高山也无法阻挡时间的流逝。
"慈母沉哀疚,二胤才数龄",诗人忆念的是逝者的慈爱母亲,她的心中充满了哀伤,而逝者在世时年纪尚幼,未能享受更多父母之爱。
"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这两句描绘了逝者的灵堂变得空旷,只是在清晨和傍晚才会有人前来哭祭,这份孤寂与冷清,是对逝者最深的哀思。
"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在这片曾经欢笑玩耍的地方,现在只剩下了落叶堆积,一些野草也开始在庭院中生长,这一切都让人感到无限的凄凉。
"阶除旷游迹,园林独馀情",家中的台阶和庭院现在空旷,只留下逝者曾经行走过的痕迹,而园林里则充满了诗人的哀思。
"翳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这是对逝者的生命最终离去的描写,如同幻影一样消散,不再有任何形式的存在。
"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不忍心离开逝者曾经居住的地方,每一步都迟疑着,而内心的哀伤却是如此地充满和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