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得浮云閒半日,明朝马迹又西东
出处:《游承天寺偶成》
宋 · 胡仲弓
人间热恼正匆匆,才入山门便不同。
云板声中僧出定,月台影里佛观空。
堂阴岑寂常如夜,殿角清凉不见风。
才得浮云閒半日,明朝马迹又西东。
云板声中僧出定,月台影里佛观空。
堂阴岑寂常如夜,殿角清凉不见风。
才得浮云閒半日,明朝马迹又西东。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人间:世间。热恼:烦恼。
山门:寺庙的入口。
云板:寺庙敲击的木板用来召集僧众。
僧出定:僧人结束禅定。
月台:寺庙的露天平台。
观空:观察空性。
堂阴:大堂的阴暗。
常如夜:总是像夜晚一样寂静。
殿角:殿堂的角落。
不见风:感觉不到风。
浮云:比喻短暂的宁静。
閒半日:休息半天。
明朝:明天。
马迹:马蹄印。
西东:东西奔波。
翻译
人间的烦恼纷扰不断,刚进入山门就已感觉不同。在云板声中,僧人从禅定中醒来,月光下佛像仿佛洞察一切。
大堂阴暗寂静,如同夜晚,殿角尽管清凉,却感觉不到风的存在。
好不容易享受了半日的宁静,明天又要随着马蹄声西东奔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承天寺时的独特体验。首联以"人间热恼正匆匆"开篇,将尘世的纷扰与寺庙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对红尘俗事的厌倦和对清修生活的向往。"才入山门便不同"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转变。
颔联通过"云板声中僧出定"和"月台影里佛观空",展现了僧侣们在禅定中的修行状态,以及寺庙环境的静谧和超脱。月台和佛像的意象,增添了神秘和深沉的气氛。
颈联"堂阴岑寂常如夜,殿角清凉不见风",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寺庙内部的幽深和寂静,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连风都变得微不可见。
尾联"才得浮云閒半日,明朝马迹又西东"表达了诗人对暂时解脱后的满足,但也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以闲适的笔调,传达了诗人对禅宗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生活的短暂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