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公接䍦自倒著,吾发已秃久不冠
出处:《次韵欧公残杏》
宋 · 滕岑
春风虽高却不寒,扶杖起散腰脚顽。
昨朝阴晦忽开霁,造物变化胡可原。
休嫌出游日色薄,大胜坐听檐声潺。
百岁光阴人易老,一年时节春易阑。
但知良辰合大醉,岂羡显官乘高轩。
桃花飘零李花在,垂柳袅娜芳草繁。
谁能有药扶我足,使我郊野穷跻攀。
山公接䍦自倒著,吾发已秃久不冠。
昨朝阴晦忽开霁,造物变化胡可原。
休嫌出游日色薄,大胜坐听檐声潺。
百岁光阴人易老,一年时节春易阑。
但知良辰合大醉,岂羡显官乘高轩。
桃花飘零李花在,垂柳袅娜芳草繁。
谁能有药扶我足,使我郊野穷跻攀。
山公接䍦自倒著,吾发已秃久不冠。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滕岑的《次韵欧公残杏》,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和自我心境的抒发,展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春风虽高却不寒”写出了春风的温暖,诗人扶杖漫步,舒展筋骨,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热爱。接着,诗人感叹天气由阴转晴的变化,认为自然界的变幻难以预料。
诗人不介意阳光微弱,反而欣赏雨后檐头滴水的声音,认为悠闲自在胜过官场的喧嚣。他明白岁月匆匆,青春易逝,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即使不如显贵官员出行风光,也乐在其中。桃花和李花虽零落,但垂柳与芳草依然繁茂,诗人希望能有药物助其行走,享受郊野之趣。
最后两句引用典故,以山公醉酒的形象自比,表达对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自己年事已高,不再追求世俗的荣华。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享受生活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