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亦汝心生,违亦汝心起
出处:《孝子吟》
明 · 释函是
我有一孝子,不幸先我死。
子死父为瘗,父死当谁理。
今年七十四,建立犹未已。
法界如转环,谁起复谁止。
努力且向前,有事如无事。
无事即坐禅,有事随时处。
处到没遮阑,两脚捎空去。
生死与涅槃,大众留不住。
违顺争目前,身后还归汝。
顺亦汝心生,违亦汝心起。
生起即为因,形影相依倚。
法空汝不空,有无成妄计。
先佛曾有言,慎莫信汝意。
子死父为瘗,父死当谁理。
今年七十四,建立犹未已。
法界如转环,谁起复谁止。
努力且向前,有事如无事。
无事即坐禅,有事随时处。
处到没遮阑,两脚捎空去。
生死与涅槃,大众留不住。
违顺争目前,身后还归汝。
顺亦汝心生,违亦汝心起。
生起即为因,形影相依倚。
法空汝不空,有无成妄计。
先佛曾有言,慎莫信汝意。
鉴赏
这首《孝子吟》由明代僧人释函是所作,以深邃的哲思和悲悯的情怀,探讨了生死、因果、空性等佛教核心议题,同时融入了对孝道的深刻反思。
开篇“我有一孝子,不幸先我死”,诗人以自己去世的孝子为引子,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常和亲人的离别的哀痛。接着,“子死父为瘗,父死当谁理”两句,通过孝子死后父亲如何安葬的问题,引出对生命延续和责任传承的思考。
“今年七十四,建立犹未已”描述了诗人虽年迈,但对佛法的追求和修行仍未停止,体现了对精神生活的执着。接下来,“法界如转环,谁起复谁止”运用比喻,阐述了宇宙万物的循环不息,以及生命的无始无终。
“努力且向前,有事如无事。无事即坐禅,有事随时处”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时的态度,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应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从容,将一切视为修行的机会。
“处到没遮拦,两脚捎空去”描绘了在彻底放下世俗束缚后,心灵得以自由飞翔的境界。最后,“生死与涅槃,大众留不住。违顺争目前,身后还归汝”总结了生死轮回的本质,强调了个人对生命意义的最终把握。
“顺亦汝心生,违亦汝心起。生起即为因,形影相依倚”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反应与外界事件之间的关系,指出内心的反应才是真正的根源。
“法空汝不空,有无成妄计”强调了法(真理)与个体存在的关系,指出在法的空性中,个体的存在并非虚妄,而是真实而永恒的。
“先佛曾有言,慎莫信汝意”作为结语,提醒人们在追求真理时要谨慎,不应盲目相信自己的主观臆断,而应遵循前人的智慧和教诲。
整首诗以深沉的哲学思考贯穿,既是对佛教教义的诠释,也是对人生、生死、孝道等主题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洞察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