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今尚恨礼残乐不传,当时试问宁徒然
出处:《伏生传经图》
明 · 鲁铎
祖龙火中书作堆,阿房相继为尘灰。
九旬老儒食汉粟,元自咸阳坑外回。
向来传道心自许,挟书律在无俦侣。
太常掌故来何迟,舌固犹存难正语。
闺中弱息谙圣谟,口相授受曾何拘。
删书门下谁复在,一女拟当三千徒。
掌故心神只方策,耳目何尝滞声色。
楚国虽亡见倚相,孔堂未上闻金石。
谩道方言多异同,济南不与颖川通。
子襄科斗人不识,考论文义终谁功。
天为斯文存一线,汉人及见先生面。
吾今尚恨礼残乐不传,当时试问宁徒然。
九旬老儒食汉粟,元自咸阳坑外回。
向来传道心自许,挟书律在无俦侣。
太常掌故来何迟,舌固犹存难正语。
闺中弱息谙圣谟,口相授受曾何拘。
删书门下谁复在,一女拟当三千徒。
掌故心神只方策,耳目何尝滞声色。
楚国虽亡见倚相,孔堂未上闻金石。
谩道方言多异同,济南不与颖川通。
子襄科斗人不识,考论文义终谁功。
天为斯文存一线,汉人及见先生面。
吾今尚恨礼残乐不传,当时试问宁徒然。
鉴赏
此诗《伏生传经图》由明代诗人鲁铎所作,描绘了伏生传经的历史场景。诗中以“祖龙”、“阿房”等历史典故开篇,引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残酷事件,随后点出伏生在乱世中坚守儒家经典的坚韧精神。诗中提到伏生年老仍坚持传授儒家经典,其弟子对圣贤之言深谙于心,即使在秦朝灭亡后,仍能见到伏生的影响力。诗中还提及了语言差异的问题,以及不同地域的学术交流,最后表达了对儒家文化传承的感慨和遗憾。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现了儒家文化的坚韧生命力和传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