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无卓鲁化,名在蹠蹻籍
出处:《邻峰》
宋末元初 · 戴表元
霜严火炬青,月澹两峰白。
堂堂夜行谁,邻峰贩醝客。
贩醝事且止,归农收又薄。
技击习鞭挝,鲜肥愤烹炙。
外虽刑宪拘,内实饥困迫。
鹿穷有狂奔,虎毙犹恐掷。
如何陇上豪,坐作沟中瘠。
世无卓鲁化,名在蹠蹻籍。
感叹重徊徨,羁危转惊赤。
堂堂夜行谁,邻峰贩醝客。
贩醝事且止,归农收又薄。
技击习鞭挝,鲜肥愤烹炙。
外虽刑宪拘,内实饥困迫。
鹿穷有狂奔,虎毙犹恐掷。
如何陇上豪,坐作沟中瘠。
世无卓鲁化,名在蹠蹻籍。
感叹重徊徨,羁危转惊赤。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山间行走的画面,霜冷而火炬微光闪烁,月色清淡,映照着两座山峰的洁白。诗人疑惑深夜出行的是何人,原来是邻峰上的贩醝者,他们因生活所迫,贩卖腌肉为生。然而,生意难以为继,农事收成又薄,他们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技艺,转向更为艰难的谋生方式。尽管外部社会看似有法律约束,但他们内心却饱受饥饿和困苦的煎熬,如同困兽犹斗,处境悲惨。
诗人对这些底层人民的困境深感同情,感叹为何这样的英雄豪杰(陇上豪)却落得如此贫困潦倒,甚至可能饿死沟壑之中。他痛惜世间缺乏像卓鲁那样的贤能人物来改变他们的命运,使得他们的名字只能出现在低贱的贱民名录(蹠蹻籍)中。诗人感慨万分,内心充满忧虑,对于他们的未来感到无比的担忧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