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园闻渐废,宫殿早为墟
出处:《南京六君咏》
清 · 钱澄之
回首钟山树,伤心计部书。
寝园闻渐废,宫殿早为墟。
即拟收京捷,还怜死国疏。
忠襄墓前柏,荣悴定何如!
寝园闻渐废,宫殿早为墟。
即拟收京捷,还怜死国疏。
忠襄墓前柏,荣悴定何如!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钱澄之创作的《南京六君咏》系列之一,选取了南京历史上的六位重要人物进行咏叹。此诗以“回首钟山树,伤心计部书”开篇,将读者带入对历史往事的深沉回忆之中。钟山,即紫金山,是南京的象征,而“计部书”则暗指历史的记录与记载,通过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慨。
接下来,“寝园闻渐废,宫殿早为墟。”描述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辉煌的皇家陵寝和宫殿逐渐荒废,成为废墟,这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描述,也是对历史兴衰更替的深刻反思。
“即拟收京捷,还怜死国疏。”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国家兴亡的忧虑与思考。他设想如何迅速收复失地,但又担忧在这样的紧急时刻,国家内部的疏离与矛盾可能会阻碍统一行动,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与团结的深切关注。
最后,“忠襄墓前柏,荣悴定何如!”以忠襄墓前的柏树为喻,柏树常被视为坚毅不屈的象征,这里既是对忠襄(可能指岳飞或类似的历史人物)忠诚精神的赞颂,也蕴含着对历史人物命运及其身后影响的深思。诗人在此提出的问题,既是对于历史人物个人命运的关切,也是对于历史进程与个体价值之间关系的哲学性探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场景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国家兴衰、个人命运以及历史价值的深刻思考,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