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生当门燕巢幕,兰芽未吐燕泥落
十三女儿事他家,颜色如花终索寞。
兰生当门燕巢幕,兰芽未吐燕泥落。
为姑偏忌诸嫂良,作妇翻嫌婿家恶。
人生照镜须自知,无盐何用妒西施。
秦庭野鹿忽为马,巧伪乱真君试思。
伯奇掇蜂贤父逐,曾参杀人慈母疑。
酒沽千日人不醉,琴弄一弦心已悲。
常闻善交无尔汝,谗口甚甘良药苦。
山鸡锦翼岂凤凰,陇鸟人言止鹦鹉。
向栩非才徒隐灶,田文有命那关户。
犀烛江行见鬼神,木人登席呈歌舞。
乐生东去终居赵,阳虎北辕翻适楚。
世间反覆不易陈,缄此贻君泪如雨。
拼音版原文
翻译
汉水虽清,混入泥沙就浑浊,松枝再硬,攀附藤萝也会变软。十三岁的少女出嫁他乡,容貌如花却内心孤寂。
兰花长在门前,燕子筑巢于帘幕之间,兰芽未开,燕子已离去,巢中泥土落下。
做婆婆的偏爱自己的女儿,做媳妇的反而嫌弃夫家其他成员。
人要认清自己,不必因无盐而嫉妒西施的美貌。
秦朝宫廷中的鹿突然变成马,虚假与真实混淆,你可曾想过。
伯奇因采蜜被父亲误解驱逐,曾参无辜被母亲怀疑杀人。
纵使酒存放千年,人心若不醉,一弦琴音也能触动悲伤。
常听说好的交往无需亲昵无礼,但恶语伤人,犹如苦药。
山鸡的华丽羽翼怎能比得上凤凰,陇鸟的叫声仅如鹦鹉般单调。
向栩没有才能只能隐居灶下,田文的命运不由门户决定。
犀牛角烛在江边行进,可见到神鬼,木偶登席表演歌舞。
乐生向东而去最终定居赵国,阳虎北行却意外到了楚地。
世事反复难以预料,我把这些话封存,泪水如雨。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才情复杂的女性对人生、婚姻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她通过一系列比喻和隐喻,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个人命运与他人的关系中所遭遇的种种困扰。
诗中的“汉水至清泥则浊”、“松枝至坚萝则弱”,通过自然界的事物比喻人生和社会现象,揭示了表面与本质、强弱与真伪之间的矛盾。十三女儿出嫁他家,却依旧保持着如花的美丽,但终究无法摆脱孤独寂寞的宿命。
“兰生当门燕巢幕,兰芽未吐燕泥落”则描绘了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和不满,妻子对于婆家人的偏见与嫌弃心态,以及对丈夫家境遇恶意中伤的无奈。
诗人通过“为姑偏忌诸嫂良,作妇翻嫌婿家恶”表达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复杂情感和矛盾。同时,“人生照镜须自知,無盐何用妒西施”则是一种对自我认识的呼吁,指出人们应该有自知之明,不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
“秦庭野鹿忽为马,巧伪乱真君试思”则是对权势和真假的质疑,警示人们要辨别真伪,不被表象所欺骗。接下来的几句“伯奇掇蜂贤父逐,曾参杀人慈母疑”,则通过历史典故,强调了道德与真实之间的重要性。
“酒沽千日人不醉,琴弄一弦心已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和艺术的深切感受,以及内心的悲凉。接着,“常闻善交无尔汝,谗口甚甘良药苦”,则是对于友情与恶意中伤的反思,警示人们要识别真正的友谊。
后面的“山鸡锦翼岂凤凰,陇鸟人言止鹦鹉”和“向栩非才徒隐灶,田文有命那关户”,则是通过自然界的比喻,表达了对于才能与名声、真伪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
最后,“犀烛江行见鬼神,木人登席呈歌舞”和“乐生东去终居赵,阳虎北辕翻适楚”,则是对生命流转、人生的无常,以及个人的选择与归宿的深沉反思。结尾的“世间反覆不易陈,缄此贻君泪如雨”表达了诗人对于世界变迁和个人命运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友情和生活的珍视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复杂的情感,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事的洞察力和文学创作上的高超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