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下第情怀,初领略、未可悲歌已难全文

下第情怀,初领略、未可悲歌已难

出处:《念奴娇二十六首
清 · 蒋士铨
一帆婀娜,引孝廉、归舫半江秋水。
下第情怀,初领略、未可悲歌已难
健翮方抟,霜蹄小蹶,况有陈平美。
岂长贫贱,西清正要才子。
且去将母吴门,寻亲白岳,一洗淮阴耻。
恶少年来,相问讯、当日饿夫如是。
家傍垂虹,窗横笠泽,小住为佳耳。
扁舟散发,春来我亦行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一帆婀娜”、“半江秋水”等词句,展现了秋季江面上帆船航行的美景。诗人以孝廉归乡的场景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对落第学子心态的细腻刻画。通过“下第情怀,初领略、未可悲歌已难”的描述,展现了主人公面对挫折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不轻易沉沦,也未完全释怀。

接下来,“健翮方抟,霜蹄小蹶,况有陈平美”几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主人公比作展翅高飞的雄鹰和踏雪无痕的骏马,同时借陈平的典故,暗示了主人公虽遭遇暂时的挫折,但才华横溢,未来有望大展宏图。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主人公的深切期待与鼓励。

“岂长贫贱,西清正要才子”一句,表达了对人才价值的肯定,认为贫贱不应成为阻碍才子实现抱负的障碍,强调了西清(即朝廷)对有才能之人的渴求。这不仅是对主人公个人命运的祝愿,也是对社会公平选拔人才的一种理想寄托。

最后,“且去将母吴门,寻亲白岳,一洗淮阴耻”部分,展现了主人公在困境中不忘亲情,决定先照顾好母亲,然后前往名山大川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提升,以期洗刷过去的耻辱,重振旗鼓。这一段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励志色彩,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责任和个人成长并重的价值观。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体命运的深刻洞察,又蕴含着对社会公正与个人成长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